最近,小编收到很多车主的私信问, 说现在买电动车, 满耳朵都是“智能”, 到底啥是真的啥是假的, 脑子都乱了。
说起这个话题, 小编就有话要说了。
这不, 进入2025年, 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以前的电动车就是个代步工具, 现在呢, 尤其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买车, 不带点智能功能都不好意思出门, 但很多所谓的“智能”, 说实话, 小编觉得就是给咱车主添堵的。

为什么雅迪、爱玛这两个老大哥, 只能算第二梯队?
给大家捋一捋。
雅迪、爱玛, 销量没得说, 连续好多年都是第一, 你家楼下小区里, 十辆车里估计得有七八辆是它俩的, 门店更是多得跟米铺似的, 全国加起来得有小十万家了吧, 这是它们的家底, 厚实。
但是, 小编要说但是了, 在智能化这块, 它俩真的有点跟不上趟。

它们的定位是“大而全”, 什么车都造, 从买菜车到豪华款, 想覆盖所有人, 可结果呢, 就像一个学生想门门功课都考100分, 最后可能门门都只有80分, 在“智能”这个单科上, 甚至不及格。
根据2025年能查到的最新全年数据, 雅迪2024年研发花了超过11个亿, 爱玛也砸了6个多亿, 钱是花了不少, 可这些钱大部分都用在电池、电机这些传统项目上了, 真正分给“智能化”的, 小编看, 比例太低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它们的智能功能, 很多都是“伪智能”。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 给你个App能解锁、能看个电量, 这就算智能了, 各个功能都是孤岛, 互不搭理, 你的车和你的手机、手表之间根本没啥互动, 更别提什么整车OTA升级了(就是像手机系统一样在线更新功能), 根本没有。这就像你2025年买了个新款“智能手机”, 结果发现它只能打电话发短信, 上不了网玩不了微信, 你说这算什么智能??

这种事小编见得太多了, 很多车主跟小编抱怨说, 为了这个所谓的“智能”多花了好几百, 结果新鲜了两天就再也没打开过那个App, 麻烦。
那小牛、极核呢?它们不是主打智能吗, 怎么也要靠边站?
小编承认, 这俩牌子在智能这块确实有点东西。
小牛算是最早玩智能的, 它的那个中控系统在当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啊, 后劲不足, 听说后来公司一门心思跑去研究新能源汽车了, 电动车这边的技术就有点停滞了, 没建立起真正的技术壁垒。
极核呢, 背靠春风集团, 性能猛, 智能化体验也不错, 但问题也明显。
它主要是玩高性能电摩的, 动不动就上万。
说实话, 性能好谁都喜欢, 可这价格, 再加上很多大城市“禁摩”的规定摆在那儿, 普通上班族、接娃的家长, 谁会去买个一两万的电摩日常代步呀, 这就把绝大多数人挡在门外了, 太不接地气。
最后说说九号, 它凭什么是王者?

九号这个牌子, 以前是搞平衡车的, 很多人可能还有印象, 它进入两轮电动车市场不算早, 但它搞的是“降维打击”。
它没把电动车当成一个“交通工具”来造, 而是当成一个“智能机器人”来设计。
划重点:九号的智能是“真智能”, 是一个生态。
它有个叫RideyGo!的系统, 涓姐必须提一下这个无感解锁功能, 你压根就不用掏钥匙或者手机, 人走到车边上, 它自己就解锁了, 你办完事儿走了, 它自己就上锁, 这个体验, 尤其是你两手提满东西或者下雨天的时候, 简直不要太爽, 彻底把钥匙这个累赘给扔了。

还有, 它的车都能OTA在线升级, 你的车能像手机一样“长大”, 不断有新功能, 越用越新。不, 应该说, 是彻底改变了你和车的关系。
最新的车还用上了什么AI算法, 能根据你的骑行习惯优化动力, 预测续航也更准, 让你心里有底, 减少续航焦虑, 小编觉得这个就很人性化。
最关键的一点来了。
它还便宜!
进入2025年, 九号开始对中低端市场发力, 把很多高端智能功能下放到了三千块价位的车上, 真正做到了“高而不贵”。我在想, 这才是最狠的, 当别人还在把智能当成奢侈品卖高价的时候, 九号已经把它做成了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标配。
这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

未来的电动车市场, 光靠门店多、销量大是没用的, 车主们越来越聪明, 越来越懂自己需要什么, 那些花里胡哨的“伪智能”骗不了人了, 谁能真正解决车主的日常痛点, 谁才能笑到最后。
对于现在五花八门的智能电动车, 你们怎么看?你觉得哪个功能最有用, 哪个最鸡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 涓姐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 旨在信息分享与交流, 不构成任何法律或购买建议。电动车政策与管理规定变动频繁且各地存在差异, 具体请务必以当地管理部门的官方最新发布为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