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家都在电池名字上下功夫,什么“青海湖”、“金沙江”、“蓝海”,一个比一个听起来厉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颠覆性的黑科技。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名字是越起越霸气,容量也标到了7000甚至8000毫安,可实际用起来,该一天一充还是逃不掉。
你再想想,苹果的iPhone电池容量一直不大,像之前的iPhone 13才3000多毫安,为啥很多人反而觉得它更耐用?其实关键真不在电池本身多大,而是手机芯片省不省电、系统后台管得严不严、屏幕是不是真的智能降耗。如果这些底层优化没跟上,光把电池名字从“江”叫到“海”,实际体验还是老样子。
说到底,在真正的“固态电池”这类下一代技术普及之前,这些名字更多是营销包装。咱们普通用户听着热闹,但续航焦虑,该有还是会有啊! 名称不过是事物的外壳,唯有实质才触及灵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