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6日晚评论道:“中国采取的供应链限制模式最早由美国使用,当

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6日晚评论道:“中国采取的供应链限制模式最早由美国使用,当时美方的直接目标是限制华为。如今中国宣布的一系列全面限制措施表明,这一手段并非美国一方所独有。   这话一点儿不假。当年美国为了遏制华为发展,先是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不让美国企业给华为供货。紧接着又施压盟友,要求他们也拒绝使用华为的5G设备。后来更是变本加厉,连芯片制造环节都给卡了脖子,让华为的高端手机生产一度陷入困境。   如今中国宣布的一系列全面限制措施,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一手段早就不是美国一方的“专利”了。中国这么做,更多是在维护自身的产业安全和战略利益,毕竟谁也不能一直被动挨打。   分析人士提到,中国在稀土矿产生产领域有主导地位,再加上对其他战略产业的掌控,把供应链当武器的能力可能比美国还强。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先说说稀土这东西。   稀土是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设备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开采和加工技术跟中国差得远,而且成本高得吓人。之前美国想搞稀土自主供应,折腾了好几年,产能也没上来多少,还是得依赖中国的稀土加工产品。   就拿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中国不仅在稀土加工上有优势,在锂电池产业链上更是全面领先。全球前十大锂电池生产商里,中国占了七个,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制造的每个环节,中国企业都有很强的话语权。美国想发展新能源汽车,离不开中国的锂电池供应链,要是中国在这方面动动手脚,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得跟着遭殃。   再看半导体产业链,虽然美国在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设备上有优势,但中国在中低端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材料上也有自己的布局。比如中国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四成,很多美国企业的芯片都得拿到中国来封装测试。而且中国在半导体硅片、光刻胶等材料的研发上也在不断突破,假以时日,在这些领域也能形成竞争力。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之前搞供应链限制,不是也让华为受了不少苦吗?但中国跟美国不一样,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更扎实,涉及的产业更广泛,而且跟全球经济的联系更紧密。美国搞供应链限制,更多是靠技术垄断和政治施压,很多盟友心里其实并不情愿,只是敢怒不敢言。   中国则不同,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是靠多年的产业积累和市场竞争形成的,不是靠强迫别人。就像稀土产业,中国能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中国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稀土产品,全球客户都是自愿跟中国合作的。   而且中国在其他战略产业的掌控力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在光伏产业,中国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全球市场份额都超过八成,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光伏项目都得用中国的产品。在特高压输电领域,中国的技术和设备更是独步全球,很多国家的电网建设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美国之前想用供应链限制来打压中国企业,现在中国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中国的手段更温和,也更符合市场规律。中国不会像美国那样搞“一刀切”的禁令,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进行合理管控。   比如中国之前对镓、锗等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就是因为这些金属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战略领域用途广泛,而且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国。这么做不是为了打压其他国家,而是为了防止这些关键资源被用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领域,同时也能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   反观美国,之前对华为的限制,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不顾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也不管美国企业的利益。很多美国企业因为不能给华为供货,损失了大量订单,股价也跟着下跌。而且美国的这种做法,还打乱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让很多国家的企业都陷入了困境。   现在中国拥有更强的供应链武器能力,并不是想跟美国搞对抗,而是想让美国明白,供应链不是美国用来打压其他国家的工具,全球产业链的稳定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如果美国继续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中国也有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

评论列表

A级软能量
A级软能量 2
2025-10-19 12:16
比限制华为供应链更早的是限制中兴,更更早的是雅森纳协议,再更早的是“巴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