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美元,20架歼-10CE。孟加拉空军这一笔,像是在印度的神经上扎了一针。
飞机还没起飞,新德里已经开始头疼。
孟加拉媒体《商业标准报》披露,这份合同已在推进中。每架歼-10CE加上备件、弹药、训练与维护,打包价1.1亿美元。别忘了,阵风一架要2.5亿,还不含售后。性价比之差,连印度军方自己都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
最关键的,是时间。2027年首批交付。也就是说,两年内,中国要把这批战机打包交付、调试、培训,一气呵成。这种节奏,美俄法都不敢接。中国敢。
孟加拉空军的底子其实薄得很。账面上44架战机,其中36架还是上世纪末的歼-7M,剩下8架米格-29。数量像样,质量一塌糊涂。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国家,突然要引进新一代中型战斗机。
为什么?
因为印度盯得太久。1971年孟加拉独立后,印度从没真把这个邻国当作“潜在对手”。东部防线松到发笑。可形势总有反转的一天。
当孟加拉空军装备歼-10CE那一刻,印度的地理优势将不复存在。
北面是解放军,西边是巴基斯坦,东边——将有一支全新的孟加拉空军。印度空军过去只需面对两线,如今要被迫防三线。
这不是威胁,这是地理现实。
有人说,孟加拉撑不起这架构。可别忘了,空军不同于陆军。基础设施一旦建起来,飞行员一旦成型,战斗力增长是指数级的。20架歼-10CE,对他们而言,足够改写格局。
而印度的阵风中队呢?一支驻扎在哈什马拉基地,另一支在安巴拉。都是为了防中国,不是防孟加拉。S-400也在阿萨姆邦,但那套系统原本是盯着北边来的歼-20,不是南边的歼-10。
突然被夹在中间,这才叫真正的“战略窘境”。
更讽刺的是,孟加拉的这场装备升级,或许不只是自己单干。巴基斯坦已经伸出了手。消息说,伊斯兰堡准备向孟加拉出口VT-4“海德尔”坦克——中国授权生产的型号。两国在军事领域的互动,速度快得让印度来不及反应。
历史兜了个圈。 1971年,巴基斯坦失去了东翼。 半个世纪后,孟加拉可能成为巴基斯坦的新臂膀。
有人说这只是地缘政治的必然,有人说这是小国的投机。但站在现实角度看,谁都知道:这场交易不只是买卖,它意味着南亚空域的重新洗牌。
印度空军还能扛多久?阵风产能每月四架,达索公司刚为第300架庆祝,可印度想要的那114架,最早也要2030年才能交付。
2030年?那时候歼-10CE的涡扇发动机早已换代,航电系统还要领先一代。
印度的尴尬在于——它既买不起美机,也造不出自主机。LCA“光辉”仍在测试,苏-30MKI升级遥遥无期。看着邻国一架架歼-10CE下线,他们能做的,只剩观望。
现实有点冷,也有点荒诞。孟加拉,一个GDP不到印度1/10的国家,却用22亿美元买下了战略主动权。
有时候,地缘政治的震荡,不需要炮火,只要一份合同。
这份合同,足够让整个南亚的空中地图重新绘制一遍。
印度或许还没意识到,这场包围,不是从战场开始的,而是从工厂的流水线上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