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十万元左右的家用轿车,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轩逸。可明明现代伊兰特的价格更低、配置更高,起步价只要6.98万,看着相当划算,可偏偏销量就是上不去。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同样的价格,为什么伊兰特连轩逸的零头都不如?

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品牌的积淀,决定了用户的信任。
现代在中国市场混迹多年,可始终没能像日系那样扎根人心。哪怕它的产品力不差、外形更年轻,但消费者心里总有那句:“现代车质量一般,开几年小毛病多。”
相反,轩逸这款车在国内已经卖了十几年了,“省油、耐用、舒适、省心”早就成了它的标签。你去问十个买车的人,九个都听过别人说“轩逸真省油”、“轩逸开着挺舒服”。这种口碑,不靠广告砸钱,而是靠时间堆出来的。

我有个朋友老张,去年就在伊兰特和轩逸之间纠结了好久。价格一对比,伊兰特便宜一点,配置还更高;但最终他选了轩逸。理由特别简单:“我买车就是图个省心,现代车我不放心。”你看,这就是心理差距。买车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大事,一旦印象不好,哪怕便宜也不敢碰。
而现代的问题就在于,早期车型留下的负面印象太深了。质量控制不稳定、售后体验一般、配件贵又难修……这些问题让很多老车主“被教育”了一次,就再也不想回头。

其次,是营销和渠道的问题。
你可能没注意到,但街上、地铁、网络视频上,到处都能看到轩逸的广告。而伊兰特的宣传?几乎看不见。这就是营销策略的差距。
日产在中国市场舍得花钱做品牌曝光,各种线上线下活动铺天盖地。而现代相对保守得多,不仅广告少,销售网点也不够广。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想买伊兰特,还得跑几十公里去市里。你说这买车体验能一样吗?
我算过一笔账:在10万元这个价位,日产轩逸的市场推广投入可能是伊兰特的好几倍。结果就很明显了——买车的时候你能看到轩逸 everywhere,但几乎想不到伊兰特。这就是销量的差距。

还有一点,定位和情感认同。
轩逸被消费者视为“靠谱家轿”,买它是稳妥选择;而伊兰特呢?更年轻、更运动,但也更“不确定”。在很多人眼里,伊兰特不是不好,而是“买它有点冒险”。这就像两个朋友,一个老实本分,一个花哨爱折腾——要结婚过日子,大多数人还是选稳的那个。

其实,从产品角度看,伊兰特并不差。外观运动、内饰科技感强、性价比高,甚至开起来比轩逸更有劲。但在消费决策的天平上,品牌信任感、营销存在感、售后便利度这三样,伊兰特全都吃亏。
这也是如今汽车市场最现实的一幕:产品力只是基础,信任才是决定销量的关键。
或许现代需要的,不是再降一两万的价格,而是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当人们再提起“现代”,能想到的是“品质”而不是“廉价”,那时,伊兰特的销量自然会上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