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这下该紧张了,苹果库克怎么也没想到,中国通信企业龙头老大“中国移动”又一次使

美国这下该紧张了,苹果库克怎么也没想到,中国通信企业龙头老大“中国移动”又一次使出狠招!   毕竟谁也没料到这个中国通信巨头,会在5G专网和终端替代上同时发力,而且一出手就是规模化、体系化的组合拳,直接打在了苹果最薄弱的环节上。   要知道5G专网可不是普通的手机信号,这是专门给各行各业量身定做的“专属通信通道”,而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中兴玩的规模化部署,直接把苹果排除在了这个万亿级市场之外。   夸张的是秦山核电的项目,2024年,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力5G专网,光5G皮基站就装了3900多个,覆盖面积超20平方公里,把9台核电机组全罩住了。 下行速率峰值能到1.7Gbps,上行也有380Mbps,还搞定了核反应堆厂房信号外送的难题,这种高难度场景下的专网建设,苹果连边都摸不着。   要知道这些专网可不是摆样子,秦山核电已经基于它搞了放射源监督、智能焊接等十多项数字化应用,南昌移动更是打造了“1+4”应用体系,5G+数据采集、5G+AGV这些场景全靠国产设备撑起来。 而苹果的强项从来都是个人消费市场,面对工业级的低时延、高安全要求,它的终端根本跟不上节奏,就像让奢侈品包包去工地搬砖,完全不对路。同步启动的“国产终端替代计划”,这才是真正打在苹果七寸上的一拳。 浙江移动早就开始行动了,2021年就搞了电信行业首个软硬件全信创样板营业厅,到2023年6月底已经完成集团内省公司级最大规模营业终端升级,现在自有营业厅所有业务100%用自主可控终端,业务量覆盖近80%。   他们还联合麒麟、统信优化操作系统,和华为等硬件厂商做终端适配,几十款主流营业外设全兼容,甚至搞出了行业首个终端适配工具,能一键优化、故障自愈,直接让热点故障率下降70%。   这种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链条替代,苹果根本插不进手,毕竟政企客户要的是适配性和安全性,不是好看的iOS界面。 2025年1-2月中国5G手机出货量4161.9万部,国产品牌占比高达85%,IDC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出货1330万台同比增长39.9%,华为1290万台增长10%,而苹果只卖了980万台,还同比下滑9%,成为前五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移动的渠道推动,作为国内最大的运营商,它的终端采购倾向直接影响市场格局,现在全力推国产终端,苹果的市场份额自然被挤压。   苹果的软肋其实早就暴露了,只是中国移动这波操作让它无处可躲。苹果一直没有自研的5G基带芯片,只能靠外挂高通的产品,这就导致信号差成为老毛病,之前在北京地铁里没5G信号还显示5G的乌龙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华为早就有集成5G基带的麒麟芯片,中兴的终端也跟着5G专网一起打磨,在行业场景里的信号稳定性和适配性,比苹果强太多。 更要命的是苹果自研5G基带还一再推迟,原本计划2025年春季推出,现在可能要延后到2026年初,等它搞定5G基带,华为说不定都开始布局6G了,这种技术代差让苹果在5G专网领域完全没竞争力。   而且苹果的终端定价偏高,政企采购和行业应用更看重性价比和定制化,国产终端在1000-2000元价位段的布局正好切中需求,这个价位占国内手机市场三分之一份额,苹果根本不屑于做,自然被小米、荣耀这些品牌抢占。   中国移动还在悄悄布局eSIM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攻关,未来要打造“eSIM+SIM”双模式的国产终端,这又是给苹果上的一道紧箍咒。   现在苹果的eSIM手机还能在中国移动那里拿到服务,但等国产eSIM芯片和终端成熟,它的这部分优势也会被抹平。 毕竟政企客户和行业用户更在意自主可控,谁也不想在关键通信环节被国外品牌卡脖子,中国移动推动的全链条国产化,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   苹果之前靠着生态优势在个人市场吃得开,但在行业专网和政企采购领域,生态不如适配性重要,它的iOS系统封闭,对接工业软件和专网设备的难度远大于开放的国产操作系统,自然被边缘化。   现在的情况就是,中国移动带着华为、中兴这些队友,一边快速铺5G专网的摊子,一边用国产终端把市场填满,苹果想挤进来都找不到入口。   它的终端信号不行、适配性差、价格还高,自研基带又跟不上,面对规模化的国产替代,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蚕食。 美国科技圈之所以紧张,就是因为5G专网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现在中国用国产阵营拿下这个阵地,不仅断了苹果的一条财路,还掌握了未来产业升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