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马来西亚安瓦尔突然宣布 10月23日起,欢迎外国公司合伙开发1610万吨稀土储量。 马来西亚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稀土,希望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转型,从卖矿石变卖磁铁,推动GDP增长。 这话听着特振奋,“从卖矿石到卖磁铁”的转型目标更是戳中了资源国的痛点,毕竟一块高端稀土磁铁的利润能比原矿高出几十倍。但仔细扒扒马来西亚的底细,就会发现这更像个美好愿景,现实里全是跨不过去的坎,核心矛盾就在于:想换技术却没找对路,想搞升级却没解决老问题。 安瓦尔敢喊出这个口号,底气大概来自那1610万吨稀土储量,这里面可是涵盖了全部17种稀土元素,资源价值预估超8000亿林吉特,在新能源、芯片、军工这些高端领域都是刚需。可光有资源没用,马来西亚自己的技术水平差得太远。现在全国就一家澳洲莱纳斯公司运营的加工厂,还只敢做前端分离,直到2024年才敢试水中重稀土提纯,至于能直接用在高端制造上的18纳米级磁粉,想都别想。更关键的是环保技术,莱纳斯工厂堆了120万吨放射性废料,年年引发当地抗议,2026年运营许可能不能续期都悬,这就是没掌握核心环保工艺的代价。 想找外国公司要技术?这事早就试过了,结果是两头不讨好。美国倒是愿意给2亿美元信贷支持,可转头就要求把半数利润存进监管账户,明摆着不是真心帮人;中国手里握着全球87%的稀土专利,还有能处理高纯度分离的串级萃取技术,本来提出可以合作,但前提是只跟马来西亚国企对接,结果马方主权基金立马否认参与谈判,显然内部都没达成共识。安瓦尔现在又喊“欢迎外国公司”,说白了就是想再试试“技术换市场”的路子,可既不想被美国控制,又不愿完全依赖中国,这种左右摇摆的心态,很难让真正有技术的企业放心投入。 更要命的是,马来西亚连产业升级的基础盘都没稳住。非法采矿在吉打州和彭亨州交界的山区特别猖獗,这些黑矿商一天能赚数万美元,可现行法律最高罚款才1万林吉特,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上游开采乱成一锅粥,下游制造更是被外资掐着脖子,日本信越化工、瑞士博马特克这些企业垄断了稀土磁体生产,马来西亚本土企业的技术参与度连20%都不到。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坎儿是国际环境。美国对马来西亚的矿产征收19%的高关税,这让马来西亚的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先天就没了竞争力。安瓦尔想靠稀土推动GDP增长,就得打开国际销路,可现在连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美国都设了门槛,其他国家又受中国出口管制和马来西亚自身禁令的影响,稀土价格一直在涨,市场供应本就紧张,新产能能不能顺利融入现有供应链都是个问题。 说到底,安瓦尔的宣布更像一场“政策表态”,想靠稀土这张牌打破经济增长瓶颈,也想在中美之间的地缘博弈中找到平衡。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没有明确的技术合作对象,解决不了环保和非法开采的老问题,还没理顺国内的监管和产业布局,光靠喊口号根本实现不了“从矿石到磁铁”的转型。真要想把稀土变成经济引擎,先得想清楚到底要跟谁合作、怎么守住资源主权、如何解决环保争议,这些问题不落地,再好的愿景也只是空中楼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出口稀土 全球稀土版图 稀土出口配额 稀土开发 稀土资产 美国稀土矿 印度稀土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