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消失的真相:中国今天的“折腾”,都是在保命。16世纪上千万人的族群,最后只剩几十万,不是因为他们不反抗,也不是因为他们太软弱,而是踩了一个致命坑:在生死较量里,露出了“战略空档”。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上有超过500万印第安人在生活时,他们还在过着平静的生活。 而四百年后,这个数字暴跌至23.7万。 他们的消失,从来不是“意外”那么简单! 西方总是将印第安人的死亡归为“天花”,其实本质是想把自己包装成“误伤者”。 毕竟,病毒是无差别攻击的,能让殖民者免于“凶手”的骂名。 可现场的骸骨不会说谎。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名士兵进攻阿兹特克帝国。 这个有20万人口的城邦,被火炮轰开城门后,男性被绑在柱子上乱箭射死,女性被拖去当奴隶,儿童被摔死在石阶上。 1814年马蹄湾战役,美军围剿克里克部落,800名印第安战士被屠杀。 1864年沙溪谷大屠杀更狠。 科罗拉多志愿军冲进夏安族的清晨营地,杀了200多个熟睡的男女老少,连婴儿都没放过。 1890年伤膝河惨案,75名拉科塔人举着白旗投降,却被加特林机枪扫成筛子。 这些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不是病毒能做到的。 就比如,新冠会从一个社区蔓延到整个城市,可印第安人的死亡是“按部落清零”。 一个战役灭一个部落,一条法令清一片土地。 基因研究也印证了这点。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2021年的报告显示,印第安人的遗传谱系里没有“大规模传染病导致的基因漂移”,反而有20世纪前后男性Y染色体的“断层”。 这不是病毒能做到的,是有人刻意切断了男性的血脉传承。 而殖民者想要的灭族不是“杀光”,是“让这个族群再也生不出后代”。 如果说屠杀是“明着来”,那制度设计就是“暗着刀”。 殖民者不自己动手,而是用法律让他们“自己消失”。 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强迫东部部落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 路上没有食物、没有帐篷,成千上万人死于饥寒,这条路后来被称为“泪水之路”。 可迁移不是终点。 1887年的《道斯法案》更狠。 印第安人必须放弃部落身份、改信基督教、学会说英语,才能拿到土地所有权。 这相当于用“文明”的名义,把部落拆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再磨掉他们“我是印第安人”的记忆。 到了20世纪70年代,灭族的“最后一步”来了,强制绝育。 1976年美国卫生服务署的一份报告显示,42%的印第安育龄女性曾被“非自愿绝育”。 这些手术大多发生在保留地周边的联邦医院,医生以“子宫肌瘤”“计划生育”为借口,骗她们签字,甚至术后才告诉她们“再也不能生孩子”。 杀光身体、断了血脉,还不够。 语言是文化的魂,可印第安语正在快速消失。 原来有5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只剩不到30种还在流通。 加州的一个尤罗克部落,最后一位会说母语的老人去世时,部落里没一个人能听懂她的遗言。 基因研究显示,印第安儿童的“语言相关DNA表达”自20世纪起下跌了50%。 不是他们学不会,是寄宿学校把“说母语”变成了“罪过”,把“印第安记忆”从基因里“擦除”了。 更可悲的是,这些孩子成年后被跨族收养,或者归入“美国白人”种群。 基因上是印第安人,社会身份上却是“无族群归属”。 他们忘了自己的语言,忘了祖先的土地,忘了部落的歌谣。 就像基因报告说的:“这不是自然演化,是人为切断了文化和血脉的联系。” 今天,印第安人的处境依然艰难。 失业率是美国平均水平的2倍,自杀率是3倍,原有500多种语言只剩不到30种在流通。 2019年,美国议员提出调查寄宿学校历史的议案,可至今没有下文。 2022年,中国外交部发布报告,首次以国际视角指出美国对印第安人实施了“肉体、文化、制度、生态四重灭绝”。 基因不会说谎,那些刻在Y染色体里的断层,那些消失的母语记忆,那些非自愿绝育的伤痕,都在证明印第安人的悲剧,不是“文明的代价”,是“强权的掠夺”。 殖民者用枪炮打开大门,用法律剥夺权利,用学校擦除记忆,用手术切断血脉,他们不是在“开拓”,是在“重置”一个族群的存在。 1492年的相遇,不是文明的交汇,是一场“强者对弱者的清除”。 今天我们翻开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恨,是为了记住。 所谓“病毒灭族”,是殖民者的谎言。 所谓“进步”,不能以践踏另一个族群的生存权为代价。 和平的意义,是让每个民族都能守住自己的根,不用再害怕“被清除”。 正视历史,是让这样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 主要信源:(新华社——瞭望|印第安文化灭绝“血泪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