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拥有规模巨大的自备电厂,山东最大民营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桥集团”)被称为“中国唯一敢与国家电网‘叫板’的民营企业”。如今,这一切成为了历史。
华夏能源网获悉,10月15日,国家电网山东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林一凡在济南会见了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一行。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胡薄,山东电力党委副书记孙旭日,魏桥集团副总经理杨丛森、崔石磊参加会见。
林一凡表示:公司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魏桥集团孤网接入公网要求,坚持政企协同、专班运作、模式创新,超常规建成魏桥部分负荷、机组接网工程,结束了魏桥孤网运行历史,助力魏桥降低煤炭消耗总量、更大力度消纳全省绿电。
更多信息显示,从今年春节后相关工作既已展开。7月1日,国网山东电力超常规攻坚完成了魏桥集团部分负荷、机组接网工程,7月9日实现3台66万千瓦机组正式并网,8月4日实现100万千瓦负荷接入公网购电,魏桥接网基本完工。
魏桥集团选择“归顺”国家电网,在自备电厂30余年的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随着新能源大发展带来的低电价和国家对绿电消纳要求责任的落实,游离于公共电网之外的自备电厂已经没有多大生存空间了,大电网一家独大的电力市场生态进一步巩固。
魏桥往事:被缺电“逼上梁山”的张士平
用200元的手机、出差不带随从、一生不碰地产期货,在“夕阳产业”中缔造出千亿帝国……
魏桥集团创始人、曾经的山东首富张士平,是一位十足的商业传奇人物。
1946年11月,张士平出生在黄河边的小镇,山东邹平县魏桥镇。作为家中长子,为减轻父母负担,他完小毕业就进入邹平县供销联合社第五油棉厂工作。全厂仅有61名职工,张士平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扛棉包。
由于“能吃苦、最勤劳”,张士平得到老厂长的赏识,被提拔为消防队长,之后又陆续担任了车间主任和副厂长。1981年,张士平成为厂长后,很快就显示出不一般的经商才能。在他的执掌下,油棉厂当年扭亏为盈。
1998年,张士平将棉纺厂改组为魏桥纺织集团,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实现了快速壮大。其后5年内,魏桥集团加大投入,将纱锭从33万锭增加到500万锭。到2005年,魏桥全年销售收入355亿、净利润21亿元,跻身为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张士平也一举奠定“棉王”地位。
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正处于电力供应紧张的时代,拉闸限电、电荒时有发生。为了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发展电力、化解缺电难题,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1986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发展地方小火电暂行规定》,从资金、税收和电价扶持等方面支持地方建设电厂,并给出了“并网自愿、退网自由”、“谁办电、谁用电、谁得到”等利好政策。
在魏桥纺织产业迅速发展中,热能、电能供应严重不足成为了最大困境。在此背景下,张士平决定自筹资金建电厂。1999年,魏桥集团建立了第一家自备热电厂。在很多年后,张士平在回忆此举时说,“我是被高电价和垄断逼上梁山的!”
但令张士平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步被迫走出的棋,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自备电厂很快就解决了电力短缺问题,在魏桥纺织的印染项目开工后,电又不够用了,于是第二家电厂又开工。如此循环,其棉纺产业链越来越长,直至张士平看上了电解铝项目。
在电解铝生产中,电力成本占比高达40%~50%,拥有自备电厂的魏桥做电解铝非常有优势。魏桥的用电价格要比国家电网低1/3,并且无需物价部门核价、不受发电时限控制,无需承担各类电力基金附加。
资料显示,2014年魏桥的综合电力成本为0.206元/千瓦时,较行业平均0.32元/千瓦时低了35%;电解铝平均单位成本8355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1500元/吨的水平。低电价优势,让魏桥在电解铝行业势如破竹,一路冲到世界最大铝生产商的位置。
2011年,魏桥集团已是山东省第二大企业,张士平家族也以300亿元财富成为胡润富豪榜山东首富。2015年,魏桥集团以530亿美元营收、11亿美元利润,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163位,比2015年跃升了71个位次。
在魏桥集团的发展中,自备电厂让其获益巨大,也引来了巨大争议。魏桥集团不仅自发自用,还通过自建电网向其他企业供电,吸引了很多周边城镇企业来买电,这引起了与山东电力公司的激烈冲突,最严重的一次聚集了近1000人参与“武斗”。相关人士亦对魏桥集团提出强烈批评,认为这种民间自主供电不符合《电力法》,在安全、环保方面也存在违规问题。
但是,在山东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魏桥集团的自备电厂保留了下来,中间还经历了多次的环保风暴和整治关停,魏桥自备电厂有所影响但事后更加发展壮大。2016年魏桥自备电厂装机容量约528万千瓦,到2021年增长至超过1000万千瓦,规模堪比大型发电集团。
2019年5月23日,张士平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在他离去后,魏桥集团的“交接棒”传给了他48岁的儿子张波。
选择“归顺”:魏桥自备电厂迈过“两道坎”
魏桥自备电厂的存在、发展,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特殊地域、特殊企业的一个特别案例,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统购统销的大电网模式下,并不具备复制推开、发展壮大的可能。
华夏能源网分析认为,在电力全面市场化和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魏桥自备电厂面临着两个迈不过去的“坎儿”:
其一,燃煤电厂、自发自用的模式,完成不了绿电消纳的责任要求。
电解铝是用能、耗电大户,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今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了《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山东的要求是,电解铝绿电消费比例26.2%。
由于魏桥自备电厂基本都是煤电,要消纳绿电只有并网接入,从国家电网买电。从山东政府角度来看,也不再可能护着魏桥的自备电厂了。如果护着,最终可能是山东完不成绿电消纳考核目标,相关领导挨批评。
这也难怪在15日的会见中,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胡薄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指导下,省发改委、省能源局、滨州市委市政府、国网山东电力和魏桥集团多方合力,推动魏桥集团部分负荷、机组接入公网,开创了促进全省绿电消纳的新模式。”
其二,电力市场化改革下,魏桥自备电厂的电价优势在逐步消失。
长久以来,魏桥自备电厂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对企业来讲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低电价。但随着今年136号文落地、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全面推进,低电价优势正在一点点消失,对魏桥来说固守下去将得不偿失。
来看两组数据:
来自于山东电力交易中心的数据,2023年4月29日-5月3日,山东电力现货实时交易累计出现46次负电价。其中,从5月1日20时至5月2日17时,连续实时现货交易负电价时段长达22个小时。这也使得5月1日全天山东实时现货交易电价均价成为负数,为-13.02元/兆瓦时。
来自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的公告,10月14日,山东发布了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经公开竞价,2025年山东风电项目机制电量为59.67亿千瓦时,机制电价为每千瓦时0.319元;光伏项目机制电量为12.48亿千瓦时,机制电价为0.225元每千瓦时。
这意味着,魏桥这样的用电大户,完全可以大量在市场上购买便宜的绿电,用不着再依赖自备电厂了。也正因为如此,在15日的会见中,张波感谢国网山东电力的大力支持,“让魏桥集团用上了更多的绿色电力”,他还表示:“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魏桥集团将积极顺应时代形势和发展趋势,与国家电网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掀开魏桥与电网深化合作新局面。”
从上述两点来看,魏桥集团选择“归顺”国家电网,对于魏桥自身、国家电网、山东政府三方来说是多赢的结果。
根据发改委的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企业自备电厂装机容量超过1.42亿千瓦,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的8.6%。魏桥集团与国家电网的“和解”,为大量自备电厂找到了未来出路,
“魏桥方案”的复制、推广对于加快能源转型、拓展绿电消纳有重要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