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突破!中国移动又一能力迈上新台阶

近日,中国移动在安徽合肥相距30公里的站点之间成功验证通量一体传输及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加密通话技术,首次将通量

近日,中国移动在安徽合肥相距30公里的站点之间成功验证通量一体传输及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加密通话技术,首次将通量一体能力与保密通信业务拉通,标志着中国移动量子通信技术与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何为“通量一体”?

图源AI

“通量一体”——这个听起来晦涩的术语,实际上是一项可能改变我们通信安全格局的技术。

简单来说,“通量一体”(即量子与通信一体化)是将量子密钥分发与光通信深度融合的网络传输技术。它通过在光通信设备中集成QKD板卡,实现量子信号与经典信号的“共纤传输、网管复用”。

这项技术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在现有光通信网络基础之上构建量子QKD网络。本次实验中,中国移动跨越30公里在两个局点之间成功完成量子密钥生成、协商、分发等全部处理,充分验证了通量一体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次测试首次将通量一体能力与保密通信业务拉通,标志着中国移动量子通信技术与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超前布局,量子蓝图

图源AI

其实,中国移动在量子领域的布局远比人们想象的更早、更深入。

近年来,中国移动在量子科技领域频频落子,展现出了作为通信行业领军企业的前瞻视野。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移动已建成全国首个量子密钥批量灌装中心,实现量子密钥灌装全流程自动化、批量化生产。该中心采用自主创新的量子密钥分发(QKD)与灌装一体化技术,单日产能可达10万张,较传统灌装模式效率提升数十倍,推进量子安全技术进入规模化、工业化应用阶段。

聚焦量子云平台、量子基础软件等核心环节,中国移动还自主研发完成“五岳量子云平台”版本,并在移动云上线。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牵头承担十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在基础软件、核心算法模型等关键领域形成一批重大攻关成果。

生态共建,协同共进

在政策层面,国家正大力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发展。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指出,要求加快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推进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开辟量子技术新赛道,培育量子科技未来产业。

中国移动深知量子科技的发展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共进。

此前,中国移动召开主题为“融合量通智 共启新未来”的量子科技前沿创新论坛,与产学研各界深入探讨量子科技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

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该装置支持100量子比特的精准操控,在单比特保真度、双比特保真度、初态制备与探测错误率等关键指标上,综合性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中国移动将开放量子计算装置、算力资源和算法验证环境,发挥央企在创新资源汇聚、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与合作伙伴协同突破量子计算的技术和应用瓶颈。

这既体现了中国移动作为央企响应国家战略的使命感,同时也折射出行业对信息基础设施代际跃迁的前瞻判断——当通信网络从传统的“连接管道”全面迈向“算网一体”的算力中枢,量子技术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答题”。

随着量子计算时代的临近,传统的加密方式面临被破解的风险,中国移动的“通量一体”技术突破,好比在数字世界中建起了一座能抵御风暴的安全堡垒。期待中国移动未来继续深化量子通信技术攻关,让更多人用上量子安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