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消息:知名调研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64.2%至406.5万台。分品类来看,音频与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超过240万台,ER(扩展现实)眼镜出货量增速高达95.2%,AR(增强现实)眼镜出货量同比微增1.3%,MR(混合现实)头显、VR(虚拟现实)头显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百万台,同比增长64.2%,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为26.6%。在音频与音频拍摄眼镜市场,AR/VR市场,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9.2%、37.9%。在ER眼镜市场,中国厂商处于主导地位,双目全彩眼镜领域(以投屏观影类为主)出货份额超过97%,非双目全彩眼镜占据65%以上市场份额。
智能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预计今年出货量将达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到2029年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中国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5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21.1%至290.7万台,到2029年将超过1200万台,增速领跑全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55.6%)。

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直言:“眼镜将是AI的理想形态,因为可以让AI看到你所看到的,听到你所听到的,并与你交谈。”9月30日,全球首款带显示屏的消费级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正式上市,起售价799美元。发布48小时后在全美的实体零售店几乎已经售罄,11月之前的试戴预约几乎全部排满。
这款眼镜搭载高通骁龙AR1 Gen 1芯片,内置智能助手Meta AI,不仅能AI回答、导航、预览照片、翻译字幕。同时配套Meta神经腕带,可将肌肉产生的信号(如细微手指动作)转化为眼镜操作指令。
有消息称,苹果已决定暂停轻量版Vision Pro项目,将研发资源集中于智能眼镜的开发,预计明年发布首款智能眼镜。该产品将搭载专属的Apple Silicon处理器,vision OS操作系统,可兼容iPhone/Mac双系统。

中国厂商在光学模组、传感器到整机组装等环节具备全链条优势,并通过积极的营销投入、深化本地化合作与多元化渠道布局,加速拓展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小米首款AI眼镜是在2024年6月立项的,仅在一年后,就在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亮相,成为国内首个真正面向市场销售AI眼镜的手机大厂。在雷军的构想中,AI眼镜将成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一部分,与手机、汽车共同构成小米生态的三大核心终端。
据介绍,小米AI眼镜机身轻至40克,采用经典方框设计,出厂搭载超级小爱、12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可实现拍照、录像、翻译等功能,支持10种语言同声传译,可通过语音完成百科问答、扫码支付等操作。起售价1999元,开售第一周销量就达7万副。

雷鸟创新(RayNeo)前身为TCL通讯创新实验室,2021年正式独立孵化,专注于AR设备与空间计算技术的研发,是TCL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布局核心。依托华星光电(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企业)的技术优势与集团的供应链资源,在光学、AI、材料、芯片四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快速跻身行业头部。2025年第二季度AR眼镜市场份额达到39%,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并且超越苹果,成为全球XR市场(含VR头显和AR眼镜)第三,仅次于Meta和索尼。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雷鸟创新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榜单,全球首款量产的全彩刻蚀光波导AR眼镜RayNeo X3 Pro入选《时代》杂志2025年度(TIME)最佳发明榜单。
10月23日,雷鸟创新发布RayNeo Air 4,这是全球首款支持HDR的观影眼镜,支持影院级10.7亿色,分辨率达到等效4K,画面呈现更丰富的色彩层次,给用户带来视觉电影级的视觉体验。

除了小米、雷鸟创新,XREAL、ROKID(灵伴科技)、星纪魅族、INMO(影目)等也是行业的佼佼者。今年以来,联想、三星、阿里、谷歌等国内外品牌纷纷发布智能眼镜新品,让已然火热的“百镜大战”再度升温。未来行业格局会发生什么新变化,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