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国安顾问沙利文下台后公开承认,美国前众议长佩洛西2022年8月在位时窜访台湾,给台湾带来的代价远大于收益。这个只具象征意义的访问,导致台湾岛周边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不可逆的变化。 拜登的国安顾问沙利文卸任后说了句大实话:佩洛西那趟台湾之行,给台湾挖的坑比递的梯子多得多,这话听着像事后诸葛亮,但台海局势确实从那之后彻底变了天。 很多人盯着佩洛西在台北宾馆吃了顿午饭、拿了枚勋章,觉得不过是场政治作秀,可真正的变化藏在看不见的地方,解放军的军机从偶尔绕台变成了家常便饭,2023年巡航架次直接翻了三倍,歼-20挂着实弹贴着台岛飞,台军的防空警报响到麻木,以前那条默认的"台海中线",现在连提都没人提了。 台积电的日子最能说明问题,大陆开始精准卡脖子,限制高端芯片设备出口,取消跟"台独"沾边企业的关税优惠,台积电对大陆营收占比从28%跌到19%,被迫砸几百亿去美国建厂,结果工人不够、技术衔接不上,两头不讨好,更要命的是,丰田、三星这些依赖台湾芯片的国际大厂开始慌了,纷纷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或大陆,台湾引以为傲的"芯片王牌",正在被全球产业链重组悄悄稀释。 佩洛西那趟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从美国在台协会吃早餐到台"立法机构"开会,从见蔡英文到会见流亡分裂分子,每个环节都在给"台独"势力打气,可她离开后,台湾拿到的实惠是什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暂停的进出口商品清单,直接砸在了普通民众的饭碗上。 美国的"印太战略"在这场风波后露了底,日本嘴上喊支持,转头就推迟对台高层互动,还悄悄增加对华汽车零件出口;澳大利亚没多久就重启中澳部长级对话,不肯跟美国一起给台湾递援助;连最听话的韩国都明确表态"坚持一个中国",不愿卷入台海纷争,这些盟友心里门儿清:美国愿意给"台独"站台,但绝不会为"台独"跟中国真刀真枪干,真打起来自己得先当炮灰。 南海那边的联动更说明问题,台海一紧张,中国海警船在南沙、西沙的巡航次数多了四成,面对菲律宾非法闯仁爱礁,直接近距离拦截毫不让步,美国第七舰队忙得脚不沾地,维护都跟不上,国防部2024年报告都承认,双线联动让美军部署压力陡增。 沙利文说这只是"象征意义"的访问,这话倒没错,佩洛西除了给蔡英文站台、发表些空话,确实没给台湾带来任何实际好处,但这场象征性的表演,却让台湾付出了实打实的代价,军事态势被打破,经济优势被削弱,国际空间被压缩。 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早就明确了台湾的法律地位,美国自己也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里承诺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可佩洛西作为美国第三号政治人物,带着官方代表团窜访,这明显突破了之前非官方往来的底线,她常年靠反华议题刷存在感,这次窜台不过是延续了一贯作风,但代价却要台湾民众来承担。 两年多过去,台海回不到2022年8月之前了,大陆常态化巡航打破了美国说了算的"现状","倚美谋独"失去了经济基础,美国盟友各自保命让"印太战略"成了空谈,沙利文的"坦诚"来得太晚,这场政治闹剧的账单,早就明明白白摆在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