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你要打多久我就陪多久!只要大陆战机敢越线,台军就开第1枪击落。 很多人听到这些

你要打多久我就陪多久!只要大陆战机敢越线,台军就开第1枪击落。 很多人听到这些,觉得岛内终于有点底气了,尤其是2021年他接受质询时第一次抛出这个说法,后来又在不同场合重申。 说这些话的时候,正好赶上大陆军机巡航越来越频繁,岛内有些人心里慌,邱国正就用这种方式给大家打气,安抚情绪。 结果呢,这些言论在媒体上被炒得热乎乎的,但仔细想想,它更多是给岛内民众一个心理支撑,让大家觉得台军有准备,不会轻易退让。 其实,邱国正自己也知道,台海局势越来越紧,他后来卸任后还坦言,因为担心两岸擦枪走火,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这前后态度一对比,就让人觉得那些强硬话更多是当时情势下的应对,而不是铁板钉钉的计划。 再说台军的实际行动,总感觉和那些话不太匹配。 大陆军机巡台已经成了常态,2023年就超过了1700架次,2024年数据更高,但台军面对这些情况,通常只是派飞机监视,或者用广播警告,从没真开过火。 民意调查显示,岛内大约六成以上民众不愿意自己或家人上战场,特别是年轻人,更倾向于和平解决,不想冒险。 这种情况让台军的强硬表态显得空荡荡的,没有坚实基础。邱国正喊“奉陪到底”,但现实中台军选择不主动开火,就是怕引发更大冲突。 结果,红线标准越来越模糊,一开始说越线就击落,后来变成看有没有敌意,怎么判断敌意呢,没人说清楚。这么一来,那些豪言就成了纸上谈兵,实际执行时总在退缩。 另外,岛内把不少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觉得有外部支持就能硬气点。 邱国正背景是美留学,擅长和美国打交道,他上台后很快就推动美对台军售,岛内军费年年涨,大部分砸在买美制武器上,比如增购鱼叉导弹,搞不对称作战。 美方也派了小股部队驻扎台湾,帮着训练,还承诺更多援助。这些看起来像护身符,让岛内一些人觉得有靠山,不怕大陆压力。 其实,美国对台军售这些年挺活跃,但问题不少,交付总是拖拖拉拉。 比方说,台湾2019年花大钱买的66架F-16V战斗机,本该按时到货,结果到现在进度停滞,原因包括供应链问题和优先给其他客户。 类似情况还有好几案,总额上百亿美元,岛内民众抱怨钱付了,东西迟迟不到手。 美国卖的武器,有些还是旧型号,性价比低,岛内专家都说,这更像是生意,美国把台湾当提款机,一边喊协防,一边算计利益。 两岸军力对比拉开差距,大陆解放军常态化演习,像东部战区的联合利剑,展示海空联合能力,台军这边却在等美国援助。 邱国正那些话,说不定就是做给美国看,想证明台湾有自卫决心,好换来更多支持。但美国真会为台湾和中国大陆翻脸吗?美国内部都有争议,不少专家觉得这是走钢丝,怕被拖进冲突。 然后想想风险,开第一枪听起来主动,其实可能把主动权拱手让人。大陆一直强调和平统一,但如果台军真扣扳机,那正好给大陆一个借口,启动更大行动。 邱国正自己也说过,大陆在等师出有名,台军不会引战,这话透露出谨慎。 两岸实力悬殊太明显,解放军装备先进,巡航和演习频频,台军家底薄,士兵士气和训练跟不上,民意又不支持长期对抗。 邱国正卸任后,新任负责人顾立雄接手,局面没大变,还是嘴上强硬,行动小心。岛内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靠外部力量押注安全,风险高得吓人。 像马英九说过,一旦开战就是首战即终战,没时间等美军来。两岸同胞都想过安稳日子,和平发展是主流,台当局那些表态,越来越像自我安慰,不符合大势。 总之,邱国正的言论从一开始的强势,到后来的矛盾,反映出台海问题的复杂。岛内需要认清现实,实力决定一切,大陆手上的牌更硬。 维护台海稳定,才是两岸共同利益,没人想天天在紧张中过日子。 信息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