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彻底炸锅,他们居然把“枭龙”战斗机的生产线全拍了出来,这简直是把自家的“后厨”掀给全世界看。 10月30日巴基斯坦电视台放出的那段视频,刚上线就把全网的讨论热度顶了上去。镜头直接扎进卡姆拉航空联合体的核心车间,没有任何遮掩,大到整架战机的组装流程,小到机械臂拧螺丝的角度,连航电系统的集成面板都给了特写,简直比工厂的培训视频还详细。 有人说这是巴基斯坦军工自信的表现,可在懂行的人眼里,这根本不是自信,纯属对军工保密的无知。 要知道,卡姆拉工厂可是巴基斯坦能造枭龙战机的“独苗”车间,相当于家里藏宝贝的密室,哪能随便敞开给外人看。军工生产这事儿特别讲究保密,就像老中医的药方子,配药的步骤、药材的比例都得藏着掖着,不然别人一看就学会了,自家的看家本事就没了。战机生产线更是如此,你拍得越清楚,别人越能算出你一天能造几架战机,用的是什么工艺,甚至能从零部件的摆放看出供应链的薄弱点,真到了要紧时候,这都是能被拿捏的把柄。 之前就出过类似的糊涂事,咱们中国曾经把无人机的制造技术教给巴基斯坦,本来是想帮他们建自己的防务能力,结果没过多久,土耳其就冒出个和咱们技术很像的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抢生意。虽说没有实锤是技术泄露,但时间点和技术细节都对得上,这事儿让不少军工专家都捏了把汗。有了这教训,后来巴基斯坦要歼-10的生产线,咱们就没答应,不是信不过,是真怕再出岔子,毕竟一条生产线藏着上百个技术细节,哪一个漏出去都可能出大问题。 再看这次枭龙生产线的视频,问题就更明显了。枭龙这战机是中巴一起搞的,核心的雷达、航电这些关键技术其实还在咱们中国手里,巴基斯坦主要负责组装和部分零部件生产。可视频里连机身铆接的工序、发动机安装的角度都拍出来了,这些看似是“组装细节”,其实藏着生产效率的秘密。比如机械臂的移动轨迹,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组装一架战机要花多少时间,要是真有冲突,对手就能算准你的产能极限,这可不是小事。 而且国际上搞军工的都懂这个规矩,再亲密的盟友也不会把生产线拍得这么透彻。美国的F-16生产线,除了官方发布的模糊远景,从来没见过核心车间的特写;俄罗斯的苏-35工厂,更是连大门朝哪开都很少曝光。人家不是不自信,是知道哪些该露哪些该藏,这是军工领域的基本常识。 更让人揪心的是,巴基斯坦之前还和土耳其有过航空合作,虽然说后来所谓“拆生产线送土耳其”是印度造的谣,但这种曝光视频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研究,很容易就能找出技术突破口。比如枭龙的机身结构怎么设计的,用了什么材料,这些信息要是泄露了,不仅影响枭龙的国际订单,还可能让中巴后续的军工合作多一层顾虑。毕竟咱们国家对军事技术出口有严格规定,核心技术绝不能随便外流,这也是为了双方的长远合作着想。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拍个视频宣传一下吗?可宣传和泄密是两码事。想展示军工实力,完全可以拍战机起飞、训练的画面,或者拍工人认真工作的远景,没必要把生产线的“家底”都亮出来。就像饭店宣传,拍成品菜多好看、服务员多热情就行,没人会把后厨的秘方和灶台布局全拍给竞争对手看,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家学本事吗? 巴基斯坦能有自己的战机生产线,是中巴合作了几十年的成果,多少中方专家手把手教技术才换来的,这份家底来得不容易。这次的视频曝光,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没搞懂军工保密的门道。希望他们能吸取教训,别再犯这种低级错误,毕竟守护好手里的技术,才能真正守住国防的底气,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