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尼日尔军政府敢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

尼日尔军政府敢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要从今年3月说起,军政府突然给中石油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三名中国籍高管48小时内离境,同时冻结了津德尔炼油厂账户上的4亿美元。   这可不是小钱,中石油在尼日尔深耕多年,投入超过40亿美元,修建了近2000公里的输油管道和配套炼油设施,撑起了这个国家70%的原油出口。   更魔幻的是,军政府一边给中石油开出1.3亿美元的税单,一边自家国有石油公司还欠着人家4.1亿美元没还,这账怎么算都不对,但他们就是这么干了。   到了6月,法国人遭了殃,军政府宣布将欧安诺公司旗下的索迈尔铀矿收归国有,理由是这家公司“行为不负责、非法且不公正”,欧安诺可是法国政府控股超过90%的国企,在尼日尔挖了五十年铀矿。   法国全国一半以上的电力靠核电支撑,尼日尔供应的铀占了法国总需求的五分之一,这一刀下去,疼的可不只是一家公司,整个法国的能源安全都跟着紧张起来。   8月初,澳大利亚的麦金内尔资源公司也被盯上了,军政府直接宣布将利普塔科金矿国有化,说是这家公司六年前承诺投资1000万美元,结果迟迟不到位,还拖欠工资、欠税、频繁停产。   5月矿区还遭遇袭击,工人死伤多人,这些理由听起来倒是有点道理,但配合前面两轮操作来看,明显是有计划的清场行动。   表面看,军政府这是在自掘坟墓,中石油的油田一停产,尼日尔每天就要损失900多万美元,国内加油站大排长龙,很多人空手而归。   铀矿和金矿收回来了,可没有外国公司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这些矿山很快就会变成一堆废铁,投资环境被这么一搞,以后哪个外国企业还敢来送钱?   但军政府赌的就是这个时间窗口,现在的国际局势给了小国前所未有的操作空间,美国正忙着2025年的大选周期,欧洲深陷俄乌战争后遗症和内部政治分裂,俄罗斯在非洲持续扩张影响力。   大国们各顾各的,没工夫联手制裁一个西非小国,更关键的是,尼日尔手里握着的资源,恰好卡住了几个大国的命门。   法国对尼日尔铀矿的依赖程度远超外界想象,过去几十年,法国公司用远低于国际市场三分之二的价格从尼日尔买铀,点亮了巴黎的灯火,留给当地的却是污染、贫困和畸形率高企的婴儿。   这笔账尼日尔人早就记在心里了,现在欧洲能源紧张,法国不可能去找俄罗斯买铀,其他供应商又没法短期内补上缺口,这时候尼日尔敢掀桌子,法国就得捏着鼻子重新谈条件。   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中石油在尼日尔建设的不只是油田,而是从勘探到炼化的完整产业链,这是尼日尔自己几十年都搞不出来的工业体系。   军政府驱逐高管、冻结账户,目的不是赶走中国企业,而是逼对方坐到谈判桌前,按照更有利于尼日尔的条件重新分配利益,他们吃准了中国是务实派,投入这么大,不会轻易撤退,最终还是会坐下来谈判。   这套操作背后还有更深的逻辑,整个萨赫勒地区正在掀起一股反西方浪潮,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也在对外国矿企动手,几个国家甚至退出了西共体,组建自己的联盟。   从拉美的锂矿到印尼的镍矿,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愿意只当原料供应商,而是要争夺定价权和产业链控制权,尼日尔的动作只是这股潮流中的一个缩影。   对内来说,军政府也需要这场胜利来巩固权力,他们通过政变上台,面对国内反对派和民众质疑,必须拿出点实际成果。   收回资源这招简单直接,用“财富归人民”的口号一包装,立刻就能凝聚人心,至于后续能不能真把这些资源转化成发展动力,那是以后的事,先把权力稳住再说。   这场豪赌能不能赢,现在还很难说,尼日尔确实抓住了大国博弈的缝隙,用资源筹码换取了谈判空间,但技术、管理、资金这些短板不是一朝一夕能补上的。   如果接管的矿山和油田无法恢复生产,反而会拖垮本就脆弱的财政,国际信誉一旦丧失,未来几十年都很难修复。   但无论结果如何,尼日尔这次行动至少证明了一点:在这个时代,穷国不是永远的弱者,只要敢在关键时刻掀翻牌桌,手里有筹码,就能让大国头疼。   这或许会激励更多发展中国家效仿,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资源争夺战,全球秩序的天平,正在悄悄发生倾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