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SHEIN上市路“卡壳”不断!新加坡公司财务风波再添变数

记者|于婉凝

在寻求纽约上市失败、伦敦上市停滞的情况下,全球快时尚巨头SHEIN(希音)又陷入一场围绕其新加坡公司财务数据的舆论漩涡。

SHEIN与AliExpress、Temu、TikTokShop一同被誉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四小龙”,是国内制造业能力外溢的杰出代表。

今年6月有消息传出,SHEIN将向港交所提交保密上市申请。作为从中国走出来的国际化公司,SHEIN的全球化布局有其独特竞争力。只是,从纽约到伦敦再到香港,SHEIN谋求上市多年,辗转多地、一波三折,始终没能获得一个理想结果。

强调国际化战略的SHEIN,是否会离中国市场越来越远?而远离中国市场,它又能否拿出足够筹码打动投资者?

一“小单快反”之下,加码投资建设国内供应链

SHEIN是由许仰天创立的国际快时尚电商平台,公司以B2C模式运营,依托柔性供应链体系实现快速设计生产,主营女装、男装、童装及配饰等品类。目前,SHEIN的服务已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SHEIN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就是“小单快反”供应链模式。

“小单快反”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柔性供应链模式。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供应链技术,SHEIN打造的按需定制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以供给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局限。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对潮流和客户需求的预测,SHEIN的采购决策完全依据客户的偏好和实际购买行为制定:每种款式先以100至200件的小批量试产,通过评估客户对新产品的反馈,仅对需求旺盛的款式进行补货。

这种模式能够确保SHEIN从供应商处采购的产品数量与品类,与客户的实际需求高度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因产品滞销产生的库存浪费。通过更精准、高效地实现供需匹配,SHEIN得以在业务各环节降低成本。

这种极致效率实则借力于坚实的产业根基,SHEIN的供应链核心依托于广东成熟完善的服装产业链与珠三角强劲的物流支撑能力。

根据SHEIN公布的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底,SHEIN在中国境内运营着26个仓库园区。据了解,这些仓库全部位于广东省。

对于广东供应链的依赖,SHEIN短期内无法改变,也不愿意改变,其对广东供应链的投入还在增加。

近期,SHEIN位于肇庆、江门的物流园区接连开仓,加大对智慧供应链的建设力度。SHEIN的加速建设,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为即将到来的旺季“秣马厉兵”,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巩固其在智慧供应商领域的优势。

就在7月,SHEIN位于肇庆的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也先行开仓。作为SHEIN在湾区的关键供应链仓储项目之一,其在不新增用地的基础上,对存量资源进行了充分盘活。

还是在肇庆,总投资35亿元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和屋面封顶,预计于2025年底竣工。届时,基于这个集智能分拣中心、订单分拨中心及智能制造工厂等于一体的智慧物流枢纽,SHEIN的供应链体系将进一步得到完善。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完成服务贸易出口额35亿元。

不过,为了证明自己“国际化”的定位,SHEIN也试图在海外设立仓库。据其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SHEIN与巴西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在巴西圣保罗运营着4座仓库。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从中国走出来的国际化公司,SHEIN的全球化布局有其独特竞争力。因此在外界来看,发展迅猛的SHEIN,上市已成必然。

二IPO辗转多地,SHEIN下一个目标是港股?

现实是,SHEIN的IPO之路一波三折,还未能获得资本市场顺利接纳。

早在2022年1月,SHEIN传出将在美国纽交所IPO的消息,但于2023年12月受阻,后转战英国伦敦。

然而,伦敦IPO仍然困难重重。今年5月,据界面新闻报道,SHEIN伦敦IPO计划因评估美国关税对其业务的影响以及等待监管批准而陷入停滞,公司已终止与负责IPO相关公关事务的Brunswick和FGS两家通讯公司的合作。

美国对SHEIN而言无疑是IPO的首选之地,毕竟其核心市场深度扎根美国,品牌在当地已形成较高认知度;此外,若能成功登陆美股,不仅能助力其进一步巩固并拓展美国市场份额,更能在资本市场释放更大的价值增长潜力。

但不容忽视的是,欧美市场尤其重视环保、知识产权等问题,而SHEIN在这些方面,都还有不少功课要补足。

在环保方面,依靠“小单快反”模式,广州仓单日物流频率上千。SHEIN的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其产品运输环节碳排放量达63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显著高于传统服饰企业。

此外,近年来SHEIN多次卷入知识产权纠纷。英国《金融时报》统计过,仅2023年SHEIN新增的版权侵权诉讼就超过30起。

而被SHEIN涉嫌侵权的商家中,不乏头部服装品牌。2023年7月,瑞典快时尚品牌H&M起诉SHEIN,指控其抄袭泳装、毛衣等设计,并提交了数十件侵权产品的对比证据。同年12月,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在东京起诉SHEIN销售仿冒的“饺子包”,要求赔偿1亿6000万日元。

SHEIN也在补足环保方面的短板。

据其公布的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年,为推动物流网络脱碳,SHEIN与物流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了一款全新的9.6米电动货车(EV)解决方案,以替代传统柴油货车。SHEIN计划于2025年在中国境内部署130余辆该款新型电动货车,用于仓储与物流运营。与传统柴油货车相比,这一举措预计每年可减少近10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并降低20%至30%的成本。

今年6月,文汇网援引外媒报道称,SHEIN被曝将向港交所提交保密上市申请。根据市场消息,SHEIN计划在不公开披露财务细节的情况下完成初步审核,若获批准,将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上首例未公开招股文件的大型IPO案例。不过截至目前,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披露易系统均未出现其上市备案信息。

“若要在港股成功上市,SHEIN可能需要在法律和监管层面更明确地界定其身份。”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普遍关注发行人的业务实质、核心管理层所在地及决策中心。SHEIN将CEO办公室、财务等核心部门设于新加坡,但主要供应链仍在中国,且核心团队多为中国公民,这与其“新加坡公司”的定位形成矛盾。同时,SHEIN试图强调“美国价值观”,这种“身份模糊化”可能被香港监管机构视为“投机性架构”。若SHEIN无法明确其实际控制权归属,香港证监会可能认定其本质仍为中概股,从而触发额外的监管审查。

三业绩下滑,新加坡公司总资产同比增超七成

企查查显示,SHEIN目前在中国最大规模的运营实体为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然而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SHEIN新加坡公司ROADGETBUSINESSPTE.LTD.,持股比例为100%。

公开信息显示,SHEIN的子公司遍布全球,这些子公司均由SHEIN新加坡公司直接和间接控股,其中大量子公司是100%控股。

媒体报道显示,通过这样的股权结构,SHEIN大量子公司通过全球各地广大市场创造大量利润,却并未能为当地带来税收,而是统一汇集到了新加坡这一“心脏”。

9月,英媒指控SHEIN英国公司将2024年约17.2亿英镑的销售额以采购成本形式转移至新加坡公司,导致其在英应缴税额大幅缩水,仅缴纳960万英镑的税款。SHEIN的发言人对此表示,这些指控是荒谬的,会在最基本的审查下崩塌。

10月,又有消息称,SHEIN的新加坡总部在当地4年纳税超33亿人民币。对此,SHEIN公开回应称,已经关注到部分媒体炒作SHEIN新加坡公司经营情况,该信息严重不实,系恶意炒作。公司已固定相关证据,并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正当权益的权利。

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ACRA)官网Bizfile系统提供的财务文件显示,2024年,SHEIN新加坡公司的营业收入(Revenue)由上年同期的309.15亿美元增加至370.44亿美元;息税前净利润(EBIT)却同比出现下滑,由2023年的14.98亿美元降至13.25亿美元。

同时,截至2024年末,SHEIN新加坡公司总资产同比高增72.47%,至152.67亿美元。

净利润的下滑也不禁让人思考,SHEIN的“小单快反”商业模式是否已触及盈利天花板?

在潘特尔时装(上海)有限公司CEO潘俊看来,“小单快反”能减少库存风险,但随着规模扩张,面临规模效应递减:物流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从而挤压了利润率。从行业视角看,这也是快时尚进入成熟期的自然调整。

潘俊指出,快时尚本质是低价导向,SHEIN可通过可持续材料、设计师联名或本地化设计提升溢价,但这需品牌重塑,可能牺牲部分市场份额。在消费降级趋势下,溢价提升应作为长期补充。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也认为,当前SHEIN以低价、高频率商品取胜,但这条路在竞争加剧和消费者意识转变下可持续性有限。未来若能推出核心溢价系列,或者进入“可持续快时尚”路线,带动单件利润率提升,那么盈利空间才有可能被打开。

针对SHEIN的IPO事项、财务情况等问题,经济导报记者向其多个公开邮箱发送采访邮件并致电,但至发稿未得到对方回应。

经历了高速增长的几年后,上市屡屡碰壁的SHEIN能否迎来新的接纳者,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