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又出新限制,不许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胶,TCL立马终止1.2万吨进口订单,转头

美国又出新限制,不许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胶,TCL立马终止1.2万吨进口订单,转头联合彤程新材、上海新阳签15.6亿采购协议,国产光刻胶不仅没拖后腿,还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交付。 一项针对高端光刻胶的出口管制,不仅仅是一次外部施加的打击,更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内在韧性的一次深刻检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TCL公司并没有简单地选择被动应对,而是通过转变采购策略,走向了国产化供应链的建设,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 在光刻胶出口管制之前,TCL便已经意识到技术壁垒对行业的长期影响,为了突破这些障碍,TCL早在四年前就联合清华大学成立了实验室,致力于突破光刻胶这一关键材料的技术瓶颈,尤其是最具难度的EUV光刻胶。 这种前瞻性投入,显示了TCL对于未来技术的深刻理解,而不是仅仅为了应对当前的短期压力。 TCL并不仅仅停留在研发上,它在深圳还建立了一个高标准的商业化光刻胶检测中心,这一中心的运营成果,也证明了其眼光的独到与实际行动的有效性。 第一年,检测中心的订单量超出了预期的60%,预计年营收将突破3亿元,充分展示了TCL在国产材料的评估与验证方面的核心能力。 这一能力的提升,是TCL敢于做出战略性采购转变的基础,让它能够从外部采购的依赖中解脱出来,转而支持国产化供应链的发展。 它的行动迅速引发了行业链条上的广泛反应,材料供应商、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等一系列企业紧密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例如,材料供应商彤程新材和上海新阳,迅速调整生产节奏,提前三个月完成了首批光刻胶的交付,且产品良率从最初的60%迅速提升至92%,几乎接近进口材料的水平。 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更多企业加入了国产化进程,中芯国际在2025年第四季度采购了3000吨国产ArF光刻胶,华虹半导体则与上海新阳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国产光刻胶市场的快速发展。 据预测,到2026年,光刻胶的国产化率将跃升至70%以上,这一进程的加速,不仅是光刻胶领域的国产化突破,也意味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条的逐步独立。 TCL在这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光刻胶的采购方,也是国产设备的供应方,TCL自主研发的涂胶显影设备已被中芯南方的生产线批量采用。 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用国产设备验证国产材料,再通过国产材料优化国产设备,这一循环逐步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 同时,华虹半导体也在光刻胶国产化的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效率,仅用了168天便完成了国产光刻胶的全流程适配,相比之下,国外厂商通常需要18个月的时间。 这一突破,不仅仅是材料方面的进展,更多的是材料、设备与工艺团队的协同合作成果,体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技术协同和快速响应方面的能力。 过去,中国半导体产业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往往采取“别人不给才自己造”的应急反应,而今天,随着国内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和各方协同的成熟,产业心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被动突围”到“主动创新”,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逐步转变为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具备长期战略眼光的全球竞争者。 此次的突破,不仅是材料技术上的进展,更是产业生态的深刻重塑,未来的胜利,将不再是短期应急反应的产物,而是长期战略规划与创新能力的结果。 信源:环球时报《涉半导体豁免,美国放风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