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美一旦开战,美国的第一击,不会是航母,也不是导弹,而是直奔中国的“眼睛”——

·中美一旦开战,美国的第一击,不会是航母,也不是导弹,而是直奔中国的“眼睛”——北斗系统。但问题是:美国真能打掉北斗,中国导弹会不会就变成无头苍蝇?     美军一直认为,要赢下一场现代战争,先要让对手“看不见”,这个思路叫做“导航战”,核心就是先瘫痪敌方的导航与定位系统,让整个作战指挥陷入混乱。   2013年美媒就披露,美军内部研究过针对北斗的打击计划,甚至在太空军成立后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   对他们来说,北斗不是普通卫星系统,而是中国军事体系的中枢,一旦削弱它,中国的导弹、舰队、无人机指挥都要受影响。     美军手里有一整套办法,最直接的是动能摧毁,也就是发射拦截器高速撞击卫星,它可能从驱逐舰、潜艇,甚至关岛基地发射,一旦命中,目标卫星报废,还会产生大量碎片,威胁其他卫星。   除此之外还有“软打击”,通过电磁脉冲或高能激光干扰卫星信号,使其无法工作。   再往下是网络渗透,美军的网络部队可能试图侵入地面控制中心,控制或篡改导航数据,让导弹瞄准错误方向,这种攻击不需要开火,却能让北斗系统自己“出错”。     那我们的北斗系统真就这么容易被击毁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中国花了数十年建起了自己的北斗体系,如今,北斗早已不仅仅是定位系统,而是国家的战略中枢,从导弹制导、航母远航到地面作战协同,北斗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风系列能精准命中目标,就是因为有北斗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   更关键的是,北斗有短报文通信功能,即便常规通信被干扰,命令也能通过卫星直达前线,这意味着,在最复杂的战场环境下,指挥链不断线。     面对可能的打击,中国早就布局防护,北斗采用了分层轨道设计,中圆轨道、倾斜同步和静止轨道卫星交叉成网,即便部分被毁,系统仍能维持主要区域的服务。   每颗卫星都做了抗辐射强化,可承受强电磁干扰,地面站遍布各地,卫星有备份星待命,一旦主星受损,立即切换接管任务。   此外,中国在2007年进行了反卫星试验,展示了具备卫星防御与反制的能力,这意味着,谁若想动北斗,就得考虑自身卫星是否安全。     科技越发展,依赖就越深,无论是战时导弹制导,还是平时手机导航、农机操作,都离不开卫星定位,对国家来说,独立可控才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