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百年,美、德、日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过去很长时间,我们中国不断地引进汽车生产线,是汽车产业的跟随者,如今到了智能时代,产业链重构,能不能抓住这次历史性变革机会,进入‘中国时间’?”
2025年9月24日,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述议题,开启了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关于“协同破局・生态共荣:汽车产业驶入中国时间”的深入讨论。
2025工博会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话产业生态协同
本次圆桌汇聚了德赛西威、芯来科技、RT-Thread睿赛德、魔视智能、浪潮捷云五个产业链关键角色代表,从芯片、操作系统、Tier1、智能驾驶全栈技术、工业协同平台不同视角,进行了一场高能对话,不仅触及技术路线、生态构建、出海挑战,更深入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从“供应链安全”迈向“标准定义权”的跃迁路径。
何谓“破局”?如何打破旧体系的枷锁
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历史性机遇:“在机械时代我们追随美国,电子时代也曾学习德日,如今的智能时代,中国如何打破旧体系、旧局面,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主持人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创始人张国锋以此话题展开了本场对话。
德赛西威於寅从Tier1视角分析,他认为破局的首要条件是“行业必须处于高速发展期”,“只有在技术快速迭代、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产方案才有更多更好切入机会。以前机械阶段几年一变,国产鲜有机会;现在智能系统迭代快,窗口期真正打开。
德赛西威硬件技术部负责人於寅
芯来科技马越从芯片层面补充,破局需从“功能安全认证”和“生态共建”两方面发力:“2021年芯来就启动ISO26262、ASIL-D认证,这是进入汽车领域的前提。早期我们从网关控制器这类相对封闭的系统切入,下一步目标是自动驾驶域,打破ARM在高性能领域的垄断。”他强调,单点突破不够,必须与操作系统、工具链等生态伙伴深度合作:“没有软件生态支持,下游对RISC-V的信心就难以建立。”
RT-Thread睿赛德熊谱翔从操作系统角度指出,破局需要“基础技术积累+市场契机+产业链协同”三者共振:“RT-Thread操作系统如今25亿国内最大的装机量靠的是长期技术积淀。汽车领域的破局同样需要根基,没有底层OS和芯片的自主能力,就谈不上创新。同时,市场契机至关重要——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如今智能汽车发展也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实践土壤。而在整个自主可控产业链构建过程中,需要上下游相互合作配合、支持,去实现突破。”
操作系统:承上启下的“生态连接器”
作为连接芯片与应用的关键层,操作系统成为圆桌讨论的焦点。RT-Thread睿赛德熊谱翔详细阐述了开源OS在汽车领域的独特价值:“随着无人驾驶的兴起,早期智驾团队多来自互联网背景,习惯使用Linux等系统进行开发,并不完全遵循传统车规流程——这反而为RT-Thread这类开源OS提供了机会。”他透露,RT-Thread近年来积极推进符合AUTOSARCP标准的功能安全内核,在符合AUTOSARCP标准的前提下,创新性地融合POSIXAPI,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
RT-Thread睿赛德创始人&CEO熊谱翔
“封闭体系规范性强、安全性高,但创新缓慢;开放体系调整灵活、迭代快,但需解决可靠性问题。我们正在做的,是让两种模式在一套系统中共生。”熊谱翔举例说明:“比如在推进SOA架构时,传统车控领域使用SOME/IP,而新兴领域更倾向DDS。在我们的混合架构下,开发者可以更灵活地引入DDS等先进通信机制,而不必等待缓慢的标准化进程。”
芯来科技马越从芯片层印证了这一趋势:“我们早期去突破比较封闭的领域,比如说基础的控制器,有一定客户基础后,现在积极地与RT-Thread睿赛德等软件供厂商紧密合作,推动RISC-V在车载领域的软硬一体优化。比如在东风汽车DF30芯片中,就采用了我们的CPU方案。这种深度协同,能显著降低下游客户的集成门槛,同时打消下游客户的生态顾虑。”
芯来科技市场副总裁马越
扬帆出海:中国方案如何跨越“三座大山”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是圆桌的重要议题,也是行业驶入“中国时间”的关键一环。
魔视智能张峥表示,现在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这块应该已经走在一个相对比较靠前的位置,全球对此承认度也较高。“我们破局更多是向全球市场突破”,他从智能驾驶出海实践出发,指出三大挑战:“第一是法规和认知差异,欧盟、北美、亚洲标准不一;第二是场景定制,不同地区路况、用户习惯差异极大;第三是数据合规,各国对数据本地化要求严格。”
魔视智能乘用车事业部产品线副总经理张峥
他分享实战经验:“我们正与产业链伙伴组团出海,组成一个由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在内的整套智能化系统,推动中国标准被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他强调全栈能力的重要性:“魔视智能从感知算法到决策控制全栈自研,已通过ASPICECL2、ISO26262ASIL-D等认证。没有全栈能力,很难在海外实现深度优化。”
德赛西威於寅从Tier1角度补充:“出海不是单打独斗,需要产业链协同。我们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灵活的合作模式——有的客户希望我们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有的则只需要部分模块。关键是要明确能力边界,做好分工协作。期望产业参与者以技术突破和生态构建的方式为核心,一起去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
浪潮捷云张东场从工业软件视角提出:“中国汽车出海,不仅是产品出海,更是制造体系出海。我们正在帮助一些车企在海外建立数字化工厂,将中国的生产管理模式复制到当地。这种‘制造体系输出’,比单纯产品出口有着更长期的价值。”
工业协同:打通“计划–生产–配送”数字链路
浪潮捷云张东场深入剖析了汽车制造端的协同瓶颈。“我们服务的企业,很多是成长型汽车企业,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孤岛’。”他举例说明,“主机厂订单不准,导致供应商送货后部分零件不合格;供应商生产节奏紊乱,又影响主机厂交付。我们服务的一家改装车厂,最低生产批次只有一台,这就要求供应商必须提前15分钟将配件精准配送到生产线,这对协同要求效率非常高。”
浪潮捷云(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售前方案总监张东场
RT-Thread睿赛德熊谱翔从技术底层补充:“工业协同需要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支持。RT-Thread在工业网关、控制器等领域已有大量应用,为数据采集、协议转换、实时控制提供底层支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OS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适配,为制造协同提供更坚实的技术底座。”
开源模式:从“技术共建”到“商业共赢”
汽车行业实现协同,取得竞争优势,开源也是一种主要的模式,针对行业内对开源模式的关注话题,圆桌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2025工博会工业互联网大会主论坛上的重要环节本次对话吸引数百观众
作为一家开源原生企业,RT-Thread睿赛德熊谱翔首先回应“开源是否安全”的问题:“开源不是安全问题的根源,而是知识共享的方式。企业使用开源必须自己兜底,就像你用书上知识,用不用知识就在那里。而商业公司提供的是‘兜底服务+增值能力’。”
他进一步阐述开源与商业的关系:“开源本身不是商业模式,而是一种共建机制。RT-Thread走过近20年,正是靠开源凝聚生态,靠专业服务赢得市场。我们现在推出‘开源版+商业版’双轨模式,既保持社区活力,又确保商业可持续。”
浪潮捷云张东场补充道:“标准应该是来自于最佳实践,最佳实践一定是经过大规模的场景化应用。我们在跟企业接触的时候,他们都很愿意分享他们的最佳实践,在中国有土壤、有能力、有场景来支撑我们提炼最佳实践,把最佳实践上升生成标准。”
“中国时间”:从大市场到标准输出
对话中,嘉宾们还就“中国时间”的内涵展开深入讨论。“‘中国时间’不仅仅意味着市场规模大,更代表着定义产品、定义技术、定义标准的能力。”
德赛西威於寅呼吁产业链明确分工:“边界清晰,才能合作共赢。中国汽车产业需要从‘单打独斗’走向‘链式协同’。”
芯来科技马越强调开放生态的重要性:“RISC-V是中国芯片与全球对话的重要通道。我们要坚持开放标准、融入主流生态,在合作中实现超越。”
RT-Thread睿赛德熊谱翔指出汽车操作系统创新的核心:“汽车基础软件的规范性、安全性要求高,融合模式是操作系统的最佳选择,结合开发效率提升和生态共建,打造出‘中国方案’。”
魔视智能张峥展望中国标准:“随着中国智能驾驶方案加速出海,我们有机会将中国标准推向全球。这需要产业链共同努力,从技术创新到法规建设全方位推进。”
浪潮捷云张东场从实践角度建议:“标准源于最佳实践。中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应该从这些实践中提炼标准,再反向推动国际标准化。”
结语:协同破局,生态共荣
主持人张国锋在总结中指出:“今天的讨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链从‘单点闪光’到‘链式突破’的演进路径。‘破局’破的是单打独斗的旧观念、技术孤岛的旧壁垒;‘共荣’荣的是开放协作的新生态、自主可控的新链条。”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创始人张国锋担任本次讨论的主持人
五位来自不同环节的产业实践者,不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突破与思考,更展现出中国汽车产业从“供应链安全”到“生态话语权”的集体觉醒。正如对话中嘉宾所言:“这不是任何单一企业能完成的时代使命,而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生态的协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