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近两日,小鹏汽车与蔚来几乎同时传出智能驾驶核心高管变动的消息。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

近两日,小鹏汽车与蔚来几乎同时传出智能驾驶核心高管变动的消息。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不再担任原职,由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刘先明接任,但李力耘仍在职

而蔚来则传出人工智能平台负责人白宇利、世界模型负责人马宁宁及智驾产品负责人黄鑫等多位核心高管离职

技术路线急速迭代,组织架构持续调整,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正经历着关键转折

01 小鹏换帅:AI专家接管自动驾驶

小鹏汽车此次人事变动并非简单换将,而是技术路线的重要调整。

新任负责人刘先明拥有深厚的学术与产业背景:他于2016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长期深耕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

他的职业经历横跨顶尖科技公司与自动驾驶企业——曾任职于Facebook(现Meta) 及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企业Cruise。

刘先明于2024年3月加入小鹏汽车,担任AI团队负责人,仅三个月后便以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的身份公开亮相。

此次人事变动前,他已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汇报工作。

有知情人士透露,何小鹏近期多次与刘先明就自动驾驶大模型相关技术进行深入沟通。刘先明此前领导的AI研究团队已在芯片和具身智能方向提供关键软件支持。

02 蔚来震荡:多位核心高管离职

蔚来汽车的智驾团队变动更为剧烈

根据报道,蔚来人工智能平台负责人白宇利、蔚来世界模型负责人马宁宁已於近期离职。另据公开信息,蔚来智驾产品负责人黄鑫也已离职。

白宇利在蔚来负责的业务相当于智驾研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智驾算法的迭代提供云端算力、数据闭环等支持。

他曾在去年的演讲中介绍,蔚来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可支撑日间峰值吞吐达到200万次的任务请求,并支持1.5万个节点的并发。

对于此次人事变动,蔚来对媒体回应称,这是为了强化对通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的吸收,并能高效、高速、高质量地实现智能驾驶体验交付。

蔚来表示近期主动调整了智能驾驶部门组织架构,通过构建预研、量产、平台复制、车型复制的“4×100接力棒”模式,将智能驾驶组织与通用人工智能组织实现并轨。

03 技术背景:从模块化到世界模型的急速转型

这两起人事变动背后,反映了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急速演进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从依赖高精地图到BEV感知架构,再到无图化城市导航,以及当前备受关注的端到端系统,行业正迈向“世界模型”新阶段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5中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最新技术洞察》报告,传统的模块化架构将感知、决策、规划等环节拆分、独立开发,依赖人工规则且存在大量信息损耗。

而端到端架构则通过神经网络连接各模块,能实现数据驱动,提升迭代效率。

蔚来去年就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智驾团队调整。

第一次在去年6月,蔚来撤销了感知部、规划与控制部等模块化部门,新成立了大模型部、部署架构与方案部、时空信息部等,以切换至端到端方案的开发。

由于端到端方案上车进度未及预期,蔚来在去年12月又启动了第二次智驾组织架构调整。

04 行业趋势:智驾竞争进入持久战

智能驾驶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核心要塞

近期极氪在旗舰SUV上市发布会上分享的用户购车关注因素调研数据显示:“辅助驾驶系统”排到第三,仅次于“安全性”和“舒适度”,高于“三电”、“操控”甚至是“智能座舱”。

这反映了高端车型用户对智驾的高度重视。极氪在第二届中国智驾大赛 新版本在最新两站的“脱胎换骨”表现也确实是令大家印象深刻

蔚来董事长李斌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提出,衡量智能驾驶有效性的两个核心指标是“降低事故的比例”和“使用时长比例”;他坦言,目前行业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于公布城区智驾的使用时长数据,这恰恰说明智驾的可用性和通行效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李斌认为,智驾的下一步突破已不再是硬件架构的问题,而是软件和数据层面的优化。他表示,未来一两年,通过“模型的优化、算法的优化,还有数据闭环的收敛”,智驾将真正迎来质变。

小鹏与蔚来几乎同时发生的人事变动,似乎也揭示了自动驾驶行业共同的发展方向——从规则算法向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架构转型,再向融合生成式技术的世界模型演进。随着技术路线日益清晰,智驾竞争已进入资源储备与工程化能力的全面比拼。车企不仅需要应对技术路线的快速迭代,还要做好组织架构与人才布局的持续调整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