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谈崩很正常,但是意义不简单。我们一直在妥协妥协妥协,不是因为真的软弱,而是尽

修竹崽史册 2025-07-09 15:16:33

中欧谈崩很正常,但是意义不简单。我们一直在妥协妥协妥协,不是因为真的软弱,而是尽最大努力在现有规则下缝缝补补。现在中欧谈崩说明此路不通,妥协换不来发展机遇期就没有必要妥协了,只能改变游戏规则重开一局。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谁都想占据主动,中国靠低碳转型、新能源产业等一波“后来居上”,自然引发欧洲的不满,西方惯用的手法就是加规则、加标准、下限制。   眼下的结果其实给出了一条很重要的提醒:如果妥协无法收获真正的合作和机遇,再多忍让也没有意义,规则既然已经不公,不如主动谋划、争取打破僵局,寻找新的博弈方式。   中国想要继续发展,不能再等待和幻想对方会分一杯羹,这种幻想是时候翻篇了。   有不少声音说中国近年在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平衡没做到位,俄罗斯局势变化以后,中国和俄的联系确实更紧了,无论是能源交易还是其它领域,合作都在加强。   欧盟当然知道中国不会轻易“站队”,但他们还是不断指责中国“帮助俄罗斯”,并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向中国施压。   欧洲既不是傻,也不是无知,而是明白自己的产业和战略安全确实受到了威胁,拆开来看,中国其实在高压下做的是防守平衡而不是简单的“押宝”,但遗憾的是,欧洲和美国都不可能轻易给中国留出太多空间。   欧美虽然经常在细节上有矛盾,比如贸易补贴、标准认证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但面对中国崛起,他们的核心观点没有大的分歧:都不愿看到中国利用现有规则实现赶超,更不希望中国拥有主导全球产业和技术的话语权。   因此不管西方怎么分工、怎么打配合,遏制中国的原则从未松动,美国是打压最狠的,欧洲则用“不出格但处处掣肘”的方式,把中国挡在关键出口之外。   有人还在指望欧美分歧能带来突破,但事实证明,这种分歧更多只体现在次要利益上,而对中国,西方已经达成了“共识”。   这就要求我们认清现实,不必再用一味的妥协去换所谓的发展机遇,欧美矛盾不会自动转化为中国的红利,想在夹缝里求得喘息空间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   这场中欧谈判“谈崩”,本质上在全球格局变动中划出一条新分界线,旧的规则体系已经难以装下中国未来发展的诉求,过去依靠温和忍让换空间的做法也逐步失效。   接下来的路,不在于延续妥协,而在于加紧锤炼自身的体系竞争力,有勇气和底气在全球新规则的制定中发声,主动去应对挑战,敢于碰撞,或许才是中国能掌握更多主动权的唯一办法。   很多人会觉得这一路挺难,其实也是现实逼着所有人做选择,顺应形势是唯一的破局路径,看清西方底牌,也正好提醒我们,只有努力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体系,把自身的产业和技术基础打得更厚,才有资格与世界对话、争取未来,这个变局或许就是新开始。 信息来源:中华网财经《中国打破外交惯例,王毅访欧期间直接征税,中欧峰会要变天》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