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总理在里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讲话:我们还没有谈论完全去美元化,这还有很长的

修竹崽史册 2025-07-09 10:17:14

马来西亚总理在里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讲话:我们还没有谈论完全去美元化,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已经开始了,即使一开始只去美元化10%或20%,也会有所不同。   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无论是政府储备、企业跨国结算还是国际贸易,大多数情况下美元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被广泛用作全球的计价与支付手段,带来了全球贸易的便利和流通效率。   许多国家在国际清算的时候,更愿意持有美元储备——这好处显而易见:有助于保障汇率稳定,防范突发的外汇风险,然而这种便利背后,也意味着对美国经济政策高度敏感,甚至承受由美联储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波动和风险。   只要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地位稳固,美国在很多政策上就拥有了非常强的主动权,从而有能力通过金融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甚至进行制裁,这也是众多国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所在。   在全球环境变动加剧、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大背景下,减少对美元的单一依赖成了现实需求,安瓦尔此次表态,其实是反映了马来西亚乃至更多国家的共识:完全去美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一刀切,重要的是先从一些贸易、金融领域开展试点。   比如增加通过本币进行的贸易结算比例,哪怕一开始只有10%到20%,也能产生很大的标志性意义,小步尝试可以逐步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也有助于分散风险,避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从马来西亚推动本币结算的动作来看,这个过程其实已经有初步结果,例如,在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合作中,逐步放宽了本币直接结算的限制。   根据近期的数据,人民币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跨境结算金额持续上升,本币在贸易支付中的占比逐渐提高,这不仅减少了依赖美元带来的交易成本,也让本国金融体系变得更为弹性。   同时,一些区域机制也在完善,比如东盟内部之间不断扩大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的框架,减少在双边和多边贸易中美元的角色。   当然,想要全面去美元化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实际的,马来西亚总理也承认去美元化是长期过程,甚至还没到真正迈入这一阶段的“起跑线”——但至少已经在积极探索中。   这背后除了市场习惯的惯性,还有金融基础设施、结算网络、本币流通性等方面的考量,想让本币或者区域货币承载更大规模的国际结算功能,除了稳健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国际信任、法律保障以及便利的支付体系做支撑,这些短板需要时间和耐心去逐渐补足。   为什么说哪怕只有10%到20%的贸易不再依赖美元也非常重要?现实中哪怕是一小部分资金从美元体系转向本币,都会减少汇兑成本,降低因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外部金融环境剧烈波动时,本币结算还可以让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风险更可控,这对于中小型经济体尤其重要,他们本就更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系统冲击。   本币在更广泛的贸易场景中流通,也有利于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坚实基础,像中马之间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逐年递增,区域合作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正扎实推进,而这一切都在为局部去美元化提供成功样板。   马来西亚去美元化的推进并不是单打独斗,在东盟乃至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国家里,大家都在思考怎样提升本币结算份额,印尼、泰国等国也纷纷启用本币结算机制。   东盟国家希望更紧密合作,通过集体力量减少美元的“唯一性”,为区域金融稳定和自我主权创造更多空间,这些尝试虽然分散、进程不一,但带来的方向感和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哪怕步子不大,却意味着国际金融格局悄然生变。   未来的道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稳定推进、逐步试点,守住自己的节奏,是马来西亚和很多国家的集体选择。   这场关于主权、金融安全以及全球治理均衡的新探索也许才刚开始,但它带来的影响肯定远超一国范围,将波及整个世界金融版图的未来。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