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包含沈阳军区参谋长女儿在内的6名劫匪枪击了两人后,拿手枪对准了中国民

优优谈过去 2025-07-02 12:37:04

1983年,包含沈阳军区参谋长女儿在内的6名劫匪枪击了两人后,拿手枪对准了中国民航296号客机机长王仪轩,王仪轩一路和劫匪斗智斗勇,最终飞机还是到了韩国。 1983年5月5日上午,沈阳东塔机场,中国民航296号三叉戟客机载着105名乘客准备起飞,谁也不会想到,这架飞机即将经历96分钟的生死考验。 起飞20分钟后,机舱内突然响起枪声,6名劫机者冲向驾驶舱,为首的卓长仁手持54式手枪,直接威胁42岁的机长王仪轩:“往148度飞,去台湾!” 最令人意外的是,劫机者中竟有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的女儿高东萍,她利用身份便利,将4支手枪和30发子弹藏在化妆盒里轻松通过安检。那个年代的民航安检远不如今天严格,“高干子女”的特殊身份更是为这次犯罪开了绿灯。 卓长仁曾在航校学习过飞行,但他对三叉戟客机的操作系统并不熟悉,他粗暴地推拉操纵杆,导致飞机瞬间俯冲3000米,多名乘客因失重撞伤头部。机舱内一片混乱,日本乘客松本三郎后来回忆:“子弹打穿了座椅靠背,每个人都在祈祷。” 面对枪口威胁,王仪轩表现出惊人的冷静,他先是以“风向不利”为由将航向偏向大连方向,又趁劫匪不注意悄悄修正飞行参数。当劫匪发现罗盘异常时,飞机已偏离预定航线200多公里。 燃油逐渐耗尽,飞机必须寻找机场降落,韩国春川军用机场进入视线,但这个机场的跑道长度只有标准的三分之二,两侧就是悬崖峭壁。 下午12时25分,王仪轩驾驶着这架45吨重的客机开始降落,反推装置启动的瞬间,起落架发出断裂般的响声。所有人屏住呼吸,飞机在跑道尽头艰难刹停,机头距离悬崖只有几十米。 降落后的外交博弈同样紧张,韩国总统全斗焕连夜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军方建议将飞机移交台湾,但全斗焕考虑到与中国建交的长远利益,最终决定按国际公约处理。5月10日,中方工作组赴韩谈判,经过几天协商,人机安全返回。 这起劫机案的后续发展让人唏嘘,卓长仁等人被台湾包装成“反共义士”,但好景不长。6年后,他们因在台湾犯下绑架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所谓的“政治避难”最终变成了死路一条。 高东萍的父亲因女儿的行为受到军纪处分,这件事在军队内部引发强烈震动,利用特权逃避检查的问题被彻底曝光,相关制度随即得到完善。 王仪轩机组获得“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但这些英雄始终保持低调,副驾驶和长林退休后说:“我们只是在危险时刻做了该做的事情。” 这起事件直接推动了中国民航安检制度的全面升级,半年内,全国机场完成安检设备更新,金属探测门成为标配。从此,任何人登机都必须接受严格检查,再无特权可言。 事件中的日本乘客后来每年都会寄明信片表达感谢,其中一张写道:“感谢你们在最危险的时刻守护了我们的生命。”这份跨越国界的感激,或许是对那96分钟最好的纪念。 96分钟的空中惊魂,见证了机组人员的英勇无畏,也暴露了制度漏洞和特权之害,这起震撼人心的劫机案,最终成为中国民航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信源: 新华社1983年5月7日-12日系列报道、中国民航局《关于296航班劫机事件的调查报告》(1983年5月)、韩国国防部1983年5月5日新闻简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王仪轩机组荣誉称号的决定》(1983年5月20日)[凝视]

0 阅读:0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