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新婚20天的丈夫去世,妻子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终于与丈夫团聚,妻子哭喊道:我来看你了,你起来看看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的春天,部队门口的风有些冷,李发英站在风里,目送丈夫陶荣华离开,那时他们刚结婚不久,还没从新婚的喜悦中走出来,突然接到部队电报,陶荣华被命令立刻归队。 她看着丈夫匆匆背影,心里不舍,却没有多说,只是告诉他,她会回家等着,一切都照看好,盼他平安回来。 李发英坐上回家的长途汽车,一路上心里想着丈夫刚才说的话,她还没意识到,那一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没过多久,她开始觉得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得知自己怀孕了,她一边高兴一边写信告诉丈夫这个好消息,字句之间满是喜悦与盼望,可这封信寄出后,没有了回音。 几天后,村里送来了一封从部队来的信,没有陶荣华的字迹,只有一张烈士证明,李发英捧着信纸,脑袋发晕,身体也一下子瘫软下去。 村里人赶来搀扶她,她眼泪流个不停,她不相信,不愿意相信,这个才分别不到一个月的人,已经永远回不来了。 孩子还没出世,家里就陷入一片悲痛,亲戚邻居都劝她,说日子还长着,肚子里的孩子可以不要,人也还年轻,可以重新开始。 但她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把手轻轻放在肚子上,她知道,这个孩子是她和陶荣华唯一的血脉,是她余生所有的意义,她不顾任何人的反对,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 从那以后,她每天起早贪黑,一边照顾陶家的老人,一边在地里劳作,种田、喂猪、砍柴样样都干。 天黑后,她点起煤油灯缝补衣服做些针线活换点零用钱,孩子出生后,生活更加不易,哭声和奶粉钱让日子紧紧巴巴,但她没有退缩,把孩子拉扯大,把老人服侍得妥妥帖帖。 几年过去,公婆年纪越来越大,婆婆还因一次摔倒瘫在床上,李发英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觉,夜里起来翻身、擦洗、换尿布,白天还得做家务、干农活。 有一回她发高烧,却依旧咬牙坚持,照料家里没有落下一项,邻居看在眼里,劝她找个人改嫁。 婆婆更是心疼她,说孩子大了,她也尽了责,但李发英一句话说得很轻,她说陶家就是她的家,老人就是她的父母,照顾他们是她应该做的。 她这样干了三十多年,旧房子拆了盖了新屋,孩子读书、工作、结婚,家里逐渐有了起色。 她没有念过书,但账算得清楚,一分一厘都攒着用,儿子长大成人后娶了媳妇,孙子也出生了,她慢慢老了,脸上爬满皱纹,头发也变得花白,可她从来没有离开这个家,也从未向命运低过头。 2019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系她,说可以带她去云南看陶荣华的墓,那天她特意穿了件整洁的旧衣服,带着儿子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一路问路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 她站在那块墓碑前,看着上面熟悉的名字,腿一下子软了下去,她扑在墓碑上哭了起来,嘴里一遍一遍喊着:“我来看你了,你起来看看啊,” 身边的人站着不动,没人出声,只能听见她哽咽的声音,她紧紧抱着墓碑,像是抱着当年出门的那个人。 三十五年了,她守着这个家,没有改嫁,没有埋怨,只是等这一天,等着亲口告诉他,家还在,儿子长大了,父母走前也被好好照顾了,她没让他失望。 很多人听到她的故事都红了眼睛,说她是坚强的女人,是英雄的妻子,可她自己从不这样想,她说自己只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媳妇,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这是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三十五年诠释了什么是忠诚、担当和不变的爱情,她不是军人,却把军人的家守成了最牢固的堡垒。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红网——湖南好人·每周一星|李发英:替夫尽孝39载!用行动诠释忠贞大爱
1984年,新婚20天的丈夫去世,妻子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终于与丈夫团
如梦菲记
2025-05-17 16:46:39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