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的命就换来了 18 个白眼狼!”2010年,24 岁民警用生命救出 18 名复旦高才生,谁能想到救的是一群白眼狼!他们的行为真让人感慨:学历高不代表道德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0年冬天,黄山下起了大雨,风夹着冷气直往人骨头缝里钻,山上的气温低得吓人,山路湿滑,人一不留神就可能掉下去。 那一天,张宁海在雨中背着救援包,脚下踩着湿透的落叶,一步步往山上走,他年纪轻轻,是公安系统的年轻干警,才24岁,接到被困群众的求救后,他主动请缨上山,走的都是没人敢走的路。 上山之后,他找到了困在山里的18个人,那是一队未经许可私自攀登未开发区域的驴友,他们没有做好准备,穿着普通的衣服,带的东西也不多。 一开始大家都在等救援,但天黑又冷,雨又没停,几个人开始吵着要下山,张宁海劝他们再等等,山路太滑,太危险,可那几个人执意不听,嫌等得久,怕冻着,催着张宁海带他们立刻离开。 看着雨势稍小,张宁海担心再拖下去有人扛不住,只好答应带队往回撤,为了照顾大家,他让男的保护女的,把身体虚弱的放中间,自己走在最前面,一边照着路,一边回头观察有没有人掉队。 他知道这时候必须有人站出来,大家才能稳住心神,他小心地试探着每一步路,用自己的脚替别人试地,走到一处陡坡时,他一脚踩空,连人带着泥滑了下去,掉下了三十多米高的悬崖。 现场很混乱,有人吓傻了,也有人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可真正让人寒心的是,没有人试图下去救他,也没人拉住他,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群人下山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救援队详细的坠落位置。 救援人员问他们时,他们只说:“他掉下去了,”再问细节,没人愿意说,让他们带路,他们说“路太滑,我们不上去了”,一句话,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后来,救援人员费了好几个小时,才在悬崖底下找到张宁海,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身上多处骨折,脸上还有划痕,看得出来是摔下去后还挣扎过,他的生命停留在了24岁,这个正要开始走向人生的年纪。 他的牺牲让很多人心痛,他的同事、领导、家人都哭了,追悼会上,人站满了厅堂,但唯独缺了那18个被他救下的人。 他们一个都没出现,有人说,他们觉得这本来就是警察该做的事;有人说,他们早已不想再提这件事,不论是哪种说法,都透着冷。 事件被媒体报道出来后,网友很快炸锅了,大家不能理解,这群从复旦大学走出来的高材生,怎么会连最基本的感恩都没有,他们享受着高等教育的资源,却没有学会为别人的牺牲感到难过。 有人说,学历再高,没有道德和责任感,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也有人说,这是现代教育的悲哀,重分数、轻人格,教会了人向上爬,却没教他们回头看一眼拉自己的人。 张宁海没有留下孩子,也没有结婚,他的父母靠退休金过日子,事发多年后,他的父亲一个人拎着药袋去医院的照片再次引起关注,有人问,那18个人有谁来过他家?没有。 张宁海的故事应该被记住,他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做了他觉得对的事,他没有怨言,也没有退缩。 正因为他没有计较得失,才显得那些人的冷漠更加刺眼,救命之恩得来的不是感激,而是逃避和沉默,这样的反差令人心痛。 不是所有的学识都能成就一个人,真正撑起一个人的,是他对别人负责的心,是知道在别人为自己付出时,该低头说一声“谢谢”。 一个没有情义的人,哪怕站在顶峰,也只是一具空壳,张宁海用生命提醒了我们,做人最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良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人民资讯——11年了,我们一直记得这位警察的牺牲
“菊花”是真残了!上海,潘先生开着400万房车,在和睦家医院门口维权,起因是他花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