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铜价从每吨3万元涨到8万元,浙江一男子果断抵押房产囤了125吨,本以为他会因此大赚一笔,他却宣布自己的铜屋正式开张,而且免费对所有人参观。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4年,铜价经历了一次剧烈的上涨,从年初每吨三万元,一路飙升至八万元,全国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铜这个工业金属,不少商人开始大举囤货,期待借助这波行情赚上一笔。 有一位浙江男子在这股风潮中也出手了,他抵押了自己的房子,筹集资金购买了整整125吨铜。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大家都以为他是想投身投机,趁着铜价疯涨大赚一笔,但没过多久,他的真实意图却让人大为吃惊。 这个人叫朱炳仁,是一位铜雕艺人,他并不是什么金融投资者,也没有加入铜的炒作行列,他买铜不是为了倒卖,更不是为了赚钱。 他心中早有一个计划,那就是要用这些铜建一座真正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一座全铜打造的江南民居。 他出生于一个有着百年铜艺传承的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对铜这种材质有着特殊的情感。 他学艺早,十几岁就已经在工艺圈崭露头角,改革开放后也创办了自己的铜雕公司,铜香炉、佛像、城市雕塑,作品在全国不少地方都能看到。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铜艺逐渐淡出大众生活,朱炳仁一直对这门手艺的未来感到担忧。 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铜艺、接触铜艺,不只是把它关在博物馆或者高档艺术展厅里,他想让普通人也能看到铜的美、感受到铜的温度,于是他开始筹划,用一座铜屋来承载自己的理想。 这座铜屋的设计和选址都颇费心思,他选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块地上,占地约三千平方米,请来了专业的建筑设计团队,参考明清时期江南民居的风格,又加入了现代建筑的结构与细节。 整个过程历时多年,从铜材的锻造到细部的雕刻,他都亲自参与,铜板上的每一道纹理、每一根梁柱的比例、每一个雕饰的厚薄,他都一一过问。 为了掌握更多知识,他查阅了大量与建筑、冶金和艺术设计有关的书籍,有时一待就是好几天,几乎泡在图书馆里。 铜屋终于建成时,朱炳仁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他宣布,这座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用125吨铜铸成的铜屋将永久免费开放,不设围栏、不收门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入参观。 这栋铜屋从外观看去飞檐翘角、古朴典雅,走进内部,连桌椅、灯罩、隔断等装饰件,都是纯铜打造,工艺细致,质感沉稳。 朱炳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不指望通过铜屋赚钱,他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平台,让铜艺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传统手艺不是过时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一种可以进入普通人生活的美,他也希望这座铜屋可以吸引年轻人关注铜雕技艺,激发他们学习与传承的兴趣。 铜屋落成后,很快成为杭州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也有不少艺术家、设计师来取材学习,铜屋不仅展示了铜雕技艺的精妙,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朱炳仁并没有止步于铜屋,他和儿子创立了自己的铜艺品牌,开始将铜雕与现代生活用品结合,推出饰品、摆件等产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朱炳仁选择了一条看起来不那么聪明的路,他没有跟着市场节奏去赚钱,也没有为了利益削减成本,他坚持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在很多人眼里这或许是一种固执。 但正是这种固执,让更多人看到了铜艺的美,也让传统文化在现实中找到了一块落脚之地,铜屋静静地立在西湖边,向所有走进它的人讲述着一个匠人、一段历史、一次信念的坚持。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回顾:浙江一男子得知铜价从3万涨到8万,囤銅125吨!随后做了一件事
2020年,江苏盐城,一女子与相亲对象见面,一口气点了快7000元的菜,男子问她
【8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