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冷军画过一个横着放的发动机,卖了198万,后来画了个竖着放的发动机,又卖了1897万,凭啥都是发动机,为何两个的价格相差这么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冷军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不好,从小就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美术训练,他对画画的热情非常早就表现出来了,没有画纸画笔,他就用小棍子在泥地上画图案,临摹书上的画面。 一有空,他就画,后来即使高考落榜,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他也没有停止过画画,凭着努力和坚持,他最终考入了武汉师范学院艺术系,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冷军逐渐尝试超写实绘画,他特别注重细节,经常在绘画之前进行反复观察和记录,1995年,他在一处废品收购站看见了一台废旧的发动机。 发动机表面满是泥土和锈斑,在他眼里却像一段沉默的工业历史,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印象,他把发动机搬回去,认真拆解、重新拼装,一点一点画下来。 他观察每一个螺丝的纹理,每一处油渍的颜色,还特意将发动机埋进泥里再挖出来,力求还原那种“遗迹”的真实感。 五个月后,他完成了这幅作品,画面中的发动机横放在中央,泥土干裂,金属斑驳,像一件沉睡多年的文物,这幅画最终以198万元的价格被拍出,名字就叫《文物》。 几年后,他又画了一幅新的发动机题材作品,这次发动机被立了起来,他将它命名为《丰碑》,画中的发动机挺立在破碎的钢筋混凝土之上,背景有模糊的熔炉和十字架轮廓。 为了画好这幅作品,他再次进行了精密的拆解,花费更长时间观察并打磨细节,每一块碎石、每一圈金属划痕都被刻画得清清楚楚。 发动机在画面中像一座纪念碑,既有工业力量的象征,也有岁月破坏的痕迹,2011年,这幅作品在拍卖会上以1897万元成交。 很多人疑问,都是画发动机,为何两幅画价格差别这么大,一方面是画面的构图不同,《文物》里的发动机是卧着的,给人一种被废弃的感觉,好像是时代抛弃的东西;而《丰碑》则是直立的,像是一种坚强的象征。 这种姿态上的变化带来了不同的情感氛围,另一方面,创作时间点不同,《文物》是冷军刚被市场关注时完成的,那时候他还没有太多知名度,而《丰碑》问世时,他已经成名多年,艺术市场的认可度也高了很多。 除了这些原因,《丰碑》的细节处理更成熟,视觉效果也更加震撼,冷军在画面中的构图安排、色彩选择和背景氛围控制,都比早期更加精准。 他把一块块碎裂的混凝土画得极其真实,发动机上的光影也更复杂,更接近真实物体的质感,这种成熟和深度让画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通过这两幅画,冷军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技术,也让人们看到艺术是如何表达对时代的理解,《文物》像是一段工业记忆被封存,《丰碑》则像是在讲述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冷军用最真实的细节,把这些机械变成了有故事的存在,他的画作让人们重新思考工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让观众意识到,超写实不只是“像”,更是“想”。 从198万到1897万,两幅发动机画作之间的价格变化,不只是市场炒作或技法进步的结果,更是冷军艺术表达从技艺到思想的一个飞跃。 他用一支画笔,把一个个沉重的工业物件转化成具有情感和历史意义的艺术作品,他没有夸张,也没有虚构,只是用心描绘,把细节当作语言,让画自己去“说话”,这或许就是艺术真正的力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齐鲁壹点——冷军写实油画作品欣赏
90年代,冷军画过一个横着放的发动机,卖了198万,后来画了个竖着放的发动机,又
如梦菲记
2025-05-17 16:46:38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