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轰隆作响、黑烟袅袅的柴油钻机正悄然退场,一场绿色变革正在四川页岩气田悄然发生。
2025年10月,长城钻探在威202HX采气平台宣布,“气代油”低碳气举技术成功稳定运行超4300小时,累计降低成本超913万元。这项技术利用页岩气自身作为动力源,替代传统柴油驱动,实现了页岩气开采过程的“零燃油消耗”。
在四川威远页岩气区块,长城钻探通过改造设备动力接口,将页岩气输送主管道与气举注入模块直连,用高压页岩气适配接口替换燃油驱动接口。
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超70%,更标志着页岩气开发迈向绿色低碳的新阶段。
01 技术突破:从柴油驱动到自产气动力
长城钻探此次应用的“气代油”技术,核心在于将动力源从外部供应的柴油改为井口自产的页岩气。这项技术通过改造设备动力接口,取消动力油管线与气举装置的冗余连接,实现页岩气输送主管道与气举注入模块的直接连接。
传统上,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气举作业通常依赖柴油驱动设备。柴油设备不仅运行成本高,还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和噪音污染。长城钻探的“气代油”技术则利用当地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作为清洁动力源,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页岩气开发中低压、低产导致的气井积液问题。页岩气项目部与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团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节气举参数,使排液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气代油”技术现场应用表现出色,稳定运行超过4300小时,证明其具备替代传统柴油驱动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02 经济效益:降本超70%的创新实践
长城钻探“气代油”技术带来的最直接效益是成本的大幅降低。经现场验证,这项技术使设备成本降低超过70%,累计节约成本超过913万元。
这一显著经济效益源于多个方面。一方面,“气代油”技术利用井口自产气作为动力源,免除柴油采购、运输和储存成本。另一方面,该技术通过简化设备连接,减少维护需求和运营人员投入。
长城钻探在设备利旧改造方面展现出创新思维。2024年,公司通过优化盘活闲置资产路径,对闲置的空气钻井设备核心部件进行改造升级,将其转化为气举设备。
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不仅节约资源,还大幅降低新设备采购成本。据统计,长城钻探修旧的5套氮气气举设备改造费用比购置全新设备减少投资50%以上,累计节约资金超千万元。
成本降低对于当前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页岩气开采向更深地层延伸,开采成本不断攀升。长城钻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成本节约,直接提升了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性,为更大规模的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03 绿色低碳:页岩气开发的环保转型
“气代油”技术的环保效益同样令人瞩目。相比传统柴油设备,天然气驱动设备可减少碳排放25%以上。
这一减排效果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页岩气这一清洁能源的开采过程注入更多绿色基因。
长城钻探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早在2016年,公司就开始推广“气代油”装备,使用天然气替代柴油提供动力支持。
截至2016年9月,公司16个月累计替代柴油2930.76吨,减少碳排放2432.53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1.36吨。
与传统柴油钻井动力相比,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硫,碳烟颗粒物排放降低90%,氮氧化物排放降低4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
长城钻探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不止于“气代油”。2025年7月,公司成功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开采技术,使页岩气井累计增产15.57万立方米,预计全生命周期采收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这项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碳开发+地质封存”,兼顾增产与减排双重目标。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长城钻探的“气代油”技术正从威远区块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这项技术已展现出其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优势,为页岩气开采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绿色动能已点燃页岩气革命的引擎,正驱动着中国能源行业向着更清洁、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