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开始公布了。
很多人都在想和猜测,今年,咱们中国人有没有获诺贝尔奖的可能?
其实,如果按华人来讲,那么有很多人都获得过诺贝尔奖了,只是大部分不是中国国籍,或者不是在中国做出来的科研成果。
当然,屠呦呦和莫言那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
有人说,诺贝尔奖偏向西方,已经带有政治色彩,不再是纯正的奖项,这是肯定的。
这就像以说的科技无国界一样,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诺贝尔奖没有国界,但是评选诺贝尔奖的评委是有国界的,特别是诺贝尔和平奖。
一个奖项,能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很大一部分就在于评选是不是公正公平。
诺贝尔奖能够持续这么多年,并且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诺贝尔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而且评审的时间也比较长,又是全世界范围的筛选,更为关键的一点,他的奖金金额确实高。
据说,在刚刚开始颁奖的时候,获奖的奖金是人家20年的工资。
当然,现在没有这么高了,就像莫言当年说的,诺贝尔的奖金在北京还买不了一套房。
不过,如果要说诺贝尔奖绝对公正公平的话,也是不存在的。
例如,元素周期表提出者化学家门捷列夫、天文学家哈勃(非常重要的哈勃望远镜以其命名)、发明家爱迪生,他们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曾经,还有美欧多国共106位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刊出联名信,为对发现艾滋病病原体即HIV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加罗未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鸣不平。
另外,还有很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没有获过诺贝尔奖。
中国的两弹一星和航空航天等各方面,都是从零开始的,在这上面涌现了多少科学家和专家,但是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
像袁隆平,解决了世界人口吃饭问题,养活了全世界这么多人,他也没有获奖。
所以,诺贝尔奖在公正性这一方面,虽然说可以做到大部分的公正,但是也带有偏见,这是完全存在的。
再回到中国需不需要诺贝尔奖这个问题来。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有的科技重点应该在应用科学上面。
我们再看看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主要是在科学发现的相关研究当中颁奖,而在技术应用和发明上很少有获奖。
据统计,在所颁发的诺贝尔科学奖中,科学发现的相关研究成果占77%,而技术发明只有23%。
而作为咱们中国来讲,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这是我们的优势。
就像开始说的两弹一星、航母、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等等,这些都是应用层面的科技发明。这一些都是实实在在能够应用到,看得到效果的,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发展的科技方向。
从这方面来讲,诺贝尔奖和我们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偏差。
当然,在一些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的相关研究,我们肯定也在进行,只是,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那么迫切。
作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们还在追赶阶段,虽然说在某些局部领域,也许已经领先全球。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还处在追赶世界最高端技术的阶段。
类似于光刻机、芯片等等,这类应用型的科技发明与创新,才是我们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不能因为诺贝尔奖,而打乱我们自己的发展节奏。
当然,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有则更好,没有,也没有必要太过于计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