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贸易摩擦与科技封锁事件频发。部分舆论主张中国应顺从美国,充当其助手。然而,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明确指出,中国已被美国“扒了两层皮”,不应再幻想扮演附属角色。

回顾历史,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重塑。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美国借机推行“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巩固单极霸权。东欧地区出现市场真空,本地工业体系崩溃,设备闲置,资源难以变现。
温铁军实地考察发现,货币主导的交换模式取代实物互换,本地货币急剧贬值。美国大量注入硬通货,美元强势进入,短短两年内重组东欧工业,掌控能源与金融领域。东欧私有化后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资源廉价外流,美国从中获利丰厚。美元霸权使其能够无约束举债、操纵汇率,全球财富向其倾斜。中国虽未直接参与,但汲取了苏联的教训,决心探索自主发展道路。

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遭遇困境。2001年IT泡沫破裂与9·11事件加剧国内压力,中美展开反恐合作,经济深度对接。美国产业大规模转移至中国,利用低成本劳动力抑制通胀,中国出口廉价制成品换取美元外汇,再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
温铁军将这一过程称为“双重输出”:商品输出帮助美国稳定物价,资本输出支撑其全球扩张。2001年至2006年,美国对外负债增加3856亿美元,却净赚资本收益4055亿美元,部分通过压东亚货币升值和美元贬值实现。中国外汇储备超4万亿美元,多以美元形式持有,受汇率波动影响,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

东亚金融危机是重要警示。1997年危机爆发后,美国指责东亚金融制度缺陷,但温铁军认为,资本从产业阶段流向美国高科技领域追求高回报是关键原因。中美合作表面共赢,实则不对等:中国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美国掌控品牌与专利高端利润。温铁军坦言,中国在理智上承认副手角色,但骨子里不甘于此。中国帮助美国缓解危机,却积累外汇依赖,被动局面亟待改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推行量化宽松,转嫁危机至中国等外汇持有国。中国出口企业承压,外汇储备受损,而美国借机重振产业资本,制造业产出增速领先发达国家。2009年至2013年,美国工业指数达104%,远高于其他地区;同期中国人工成本年增幅超105%,利润空间受挤压。
温铁军强调,这印证了“扒两层皮”的实质:中国卡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底端,设计与营销由美国主导。面对竞争,中国需强化内功,依托广袤国土优势,以投资拉动增长,推动非学科化研究,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并整合民间组织融入国家安全战略。

人民币国际化是突破关键,需提升主权货币地位,对优势产品实行人民币结汇,简化手续并给予税收优惠。然而,美元垄断全球结算,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前期需在政治、军事与经济保障下开发债券市场。温铁军建议,以陆权为基础,深化周边合作,构建币缘安全纵深,侧重资源产业链陆域整合,联合俄罗斯与欧洲,共同开发中亚地区。

温铁军指出,中国道路基于自身实践,而非照搬西方模式。未来应陆权与海权并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强调内需拉动与基础设施建设,稳健应对新冷战挑战。历史教训表明,被“扒两层皮”的遭遇不容忽视,中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