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战争不可控,中国之所以不对菲律宾、越南甚至印度轻启战端,并不是我们打不赢这些国家

战争不可控,中国之所以不对菲律宾、越南甚至印度轻启战端,并不是我们打不赢这些国家,而是战争开启以后,很难按照设想结束。 当菲律宾频频在南海挑衅、越南疯狂填海造岛、印度在边境屡次制造摩擦时,网上总有人问:既然咱们军力强劲,为啥不直接开打?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打不赢,而是一旦开打,战争这匹脱缰野马就很难控制,后果往往远比想象复杂。 说起来,这三个国家还真会挑事儿。菲律宾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南海搞小动作,先是配合美军把黄岩岛当靶场,70年代又偷偷摸摸占了马欢岛等岛礁,1999年更是故意把那艘破旧的”马德雷山号”坦克登陆舰开到仁爱礁搁浅,想赖着不走。中方一贯主张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但菲律宾显然不这么想。 近几年菲律宾更过分,2023年在运送补给时故意撞击中国海警船,2024年又多次闯入黄岩岛海域。中国的海警船只与两艘菲律宾海警船在位处南沙群岛的仙宾礁发生碰撞,使得中菲在南海的摩擦再度升级。2024年11月,菲律宾甚至出台”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企图通过国内立法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非法纳入其海洋区域。 越南也不甘示弱,上世纪70年代就非法占了南沙29个岛礁,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南海问题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实质为越南、菲律宾等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导致的岛礁领土争议。2021年开始疯狂填海造岛,2025年又扩建六门礁,在上面修机场跑道、建弹药库,野心昭然若揭。 印度的表现更是让人无语。作为英国殖民时期扩张政策的继承者,印度与中国有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边境争议。中国与印度的边界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争议地区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印度对领土问题的偏执和对这场战争的错误认知,加剧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复杂性、解决问题的长期性和中印关系发展的曲折性。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这些国家这么嚣张,咱们为啥不直接动手?其实中国不是没打过,历史经验已经给出了答案。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军队虽然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和面临的问题远比预想复杂。由于战场处于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双方都有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中国在占领争议地区后即撤出。中国在获得胜利后主动撤军,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但这场战争的后续影响延续至今,边境管控、国际舆论、双边关系等问题一个都没少。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同样如此。中越战争亦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间少有的直接热战,虽然中国在军事上达成了预定目标,经过17天的战斗,中国决定撤兵,却留下了惨烈的后果,但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十年的边境冲突。广义上是指1979年到1989年将近10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这期间双方在边境地区持续对峙,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国际环境。一旦中国对这些国家动手,美国、日本这些域外势力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南海是全球重要的贸易通道,中印边境关系到整个亚洲的安全格局,任何军事冲突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把局部争端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国际对抗。 所以中国才选择更聪明的应对方式。在南海,通过海警执法、外交谈判、制定行为准则等方式维护主权,让挑事的国家知道底线在哪儿。对越南,一边警告其停止非法行为,一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避免小摩擦升级成大冲突。对印度,通过边境会晤、热线沟通等机制管控分歧,2024年还达成了边境巡逻安排,尽量把问题控制在可管理范围内。 中国现在的克制绝不是软弱,而是真正的大国智慧。咱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而不是一时的痛快。守住主权底线是必须的,但也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更不会主动跳进战争的泥潭。 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一旦打响就很难按剧本走。中国的战略定力体现的是对复杂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那些还在叫嚣开战的国家,真以为中国好欺负?只是人家不愿意轻易迈出那一步罢了。你觉得中国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做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