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加沙政府于11月1号公布,有2万个未爆炸装置,这意味着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大约埋着约150个致命陷阱,此密度远高于二战时诺曼底登陆后的雷区密度。 当435万民众怀着希望的曙光时向北返回时,却发现,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物质家园的毁灭,还有一个持续释放死亡威胁的“慢性杀伤区”。 10月时,联合国排雷行动处负责人卢克·欧文发出预警:若冲突持续两年,加沙将会有6000万吨废墟堆积,而这6000万吨废墟的重量相当于埃及吉萨金字塔重量的400倍。 那些建筑的残骸与未爆炸的装置构成了一种危险组合,形成了现代史上最为复杂的排爆环境, 原引国际事务研究所冲突与风险领域的专家痛心疾首表示道:“加沙城当下每一处建筑废墟都有可能是爆炸实验室,孩子们在其中玩耍恰似在化学武器库捉迷藏。 10月24日发生的双胞胎悲剧,是这类日常危险的一个事例,6岁的艾哈迈德和阿米尔在废墟里发现的“彩色球体”,实际上是改进型集束炸弹的子炸弹,爆炸使得一个孩子失去右手和部分肠道,另一个孩子右腿被截去并且面部嵌入27块弹片。 对此,国际红十字会的人给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评估:“仅清理地表可见的未爆装置就需要20到30年,而地下那些未被发现的威胁会成为影响好几代人的“时间胶囊炸弹”。 汗尤尼斯居民卡杜拉的选择彰显出这种无奈的生存困境:他家3米深弹坑旁躺着两枚未爆炸的导弹,然而南部难民营每平方米已挤了4,2个人他只能在危险区域用沙土将可见爆炸物残片盖住,搭建一个临时居住之所。 加沙住房部门统计,227万套住房遭到毁坏,由此引发居住危机,加之未爆装置造成“空间封锁”,正酿成一种新型人道主义灾难。 世界卫生组织11月最新的调查报告称,在回家的民众中出现了“爆炸创伤应激综合征”,其中37%的儿童对任何圆形的东西存在病态的恐惧。 排雷先保障主干道,不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数据表明,截至11月5号,有23%的排雷设备因通行许可卡在拉法口岸,每晚一天,便多12起潜在爆炸事故风险。 加沙存在未爆装置带来的危机,此危机彰显了现代冲突留下的残酷后果:枪声停歇之后,真正的危险才刚开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重建评估称,即便即刻全面展开排雷工作,加沙要达成基本安全的居住环境也需耗时21年,也就是说,当下出生的婴儿成年之时方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在这片土地之上,和平不仅需要停火协议,还得清除那些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战争余毒”,莫让回归之后又陷入别样战场。 加沙地带的现状 加沙和平危机 加沙流离失所 加沙城市现状 加沙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