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四川成都,男子将价值1万元衣物放在家门口等快递员上门取件,却被88岁的邻居阿婆捡

四川成都,男子将价值1万元衣物放在家门口等快递员上门取件,却被88岁的邻居阿婆捡走,并以9元价格卖掉。男子报警后,阿婆和儿媳赶紧去回收站找回了5件衣物归还给男子,但是男子要求赔偿8000元,但是阿婆的儿媳只愿给5500元,男子拒绝。然后男子就将阿婆起诉索赔2.2万元,法院判决很意外! 事情要从一位年轻男子王东(化名)说起。王东平日里在电商平台上做二手衣物买卖,前段时间,他将家中一些闲置但保存良好的衣物整理打包,准备通过快递发出。 那天,他将衣物整齐地放在自家门口,等待快递员上门取件,衣物总价值约1万元。然而,王东并未料到,这些衣物很快就引发了一场意外风波。 当天下午,88岁的张阿婆走过小区楼道时,看到了王东门口的衣物。由于王东家平日里也常常会扔掉一些不再使用的旧衣物、纸箱等杂物,张阿婆误以为这些衣服是被丢弃的垃圾。 出于节俭和“环保”的习惯,她便将这些衣服捡走,带回家后以极低的价格——9元——卖给了附近的二手回收商。 阿婆本意无恶,甚至在邻里中自称“省吃俭用,顺手捡了点可以再利用的衣服”,完全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王东正沉浸在午后的慵懒中,窗外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屋内静得连钟表的滴答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突然,手机铃声刺破了这份宁静,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清来电显示,是快递员。 王东连忙接听,只听快递员有些为难地说道:“您好,我到您门口了,可是没看到东西,您确定放在这里了吗?” 王东愣了一下,心里一紧,心想:“衣服不是放在门口了吗?”他急忙披上拖鞋冲出门口,果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整整一大包衣物已经不翼而飞,空荡荡的门口让他顿时傻了眼。 他赶紧回屋调出小区监控录像。画面中,一位身穿灰色衣服的老妇缓缓走到他家门口,蹲下身子仔细翻看那些整齐叠放的衣物,随后将衣物一件件搬走,动作小心而熟练。 王东认出,这正是隔壁的张阿婆。看到这里,他的心情从惊讶迅速转为焦急和气愤,但更多的是不解和无奈。 随后,王东拨通了报警电话,同时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和疑虑,敲开了张阿婆的家门。 张阿婆见到王东,神色有些慌张,但当王东直接出示了监控录像,她愣在了门口,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 她低声解释:“我以为是你们家扔掉的垃圾,你们家平时也经常丢一些不用的东西……”话音未落,她的目光落在王东报出的衣物价值上,眼神里闪过一丝愧疚和惊慌。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张阿婆连忙叫上儿媳,两人手挽手飞奔到附近的回收站。 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看到张阿婆急切的神色,也配合找回了五件衣物。王东接过衣物时,心里五味杂陈,既感到松了一口气,又感叹事情的波折。 张阿婆连声道歉,声音里透着颤抖和歉意:“孩子,真对不起,我没想到会这样。” 尽管衣物部分追回,但王东发现回收站的衣服已经出现破损,便要求张阿婆赔偿损失8000元。 然而,张阿婆的儿媳表示:“我们只愿意支付5500元。”双方在金额上产生了分歧,未能达成一致。 无奈之下,王东将张阿婆以及小区物业一并起诉,要求赔偿2.2万元的损失,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这起案件在网上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网友们对王东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也对张阿婆的年纪与误拿行为表达理解。 不少人提出疑问:88岁的老人捡走他人财物,是否属于“故意侵占”?赔偿金额应该如何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又该如何平衡保护财产与体谅老人这一特殊身份?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多项因素。首先,王东所丢衣物虽然价值不菲,但其大部分为二手物品,且男子未能明确区分“待快递”和“可丢弃”的衣物存放方式。 其次,张阿婆年龄已高,认知能力及判断能力有限,其行为属于误拿,主观上并无恶意。再次,所有衣物已经全部追回,并无实际财产损失的全部体现。 法院认为,王东要求高额赔偿的诉求缺乏充分法律依据。 最终,法院做出判决:张阿婆需酌情赔偿王东财产损失800元。 判决结果一出,不少网友表示意外,也有人认为法院处理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考量——既维护了财产权利,也兼顾了高龄老人行为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