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采访中上演了一出经典的“美式服软”:先把责任推给对方,然后说出己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采访中上演了一出经典的“美式服软”:先把责任推给对方,然后说出己方服软的话,仿佛自己非常“宽宏大量”,最后再放点威胁的狠话,显得自己并没有怂。 贝森特在他接受采访前,美国政府刚宣布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理由竟是中国“贸易立场激进”。这种倒打一耙的逻辑令人费解——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却要求中国“理性”,本质上是用双重标准掩盖自身焦虑。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5%,5月商品出口暴跌5.2%,外国投资者单月抛售360亿美元美债。经济颓势下,美国不得不通过“威胁-缓和”的循环来试探中国底线。 在采访中,贝森特暗示可能驱逐在美中国留学生,将30万无辜学生卷入大国博弈。这种将教育交流政治化的做法,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道德失据。 事实上,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9%,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2023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双方曾达成多项共识,包括扩大教育交流、优化签证流程。美国此时将留学生作为谈判筹码,不仅违背国际惯例,更损害其自身教育产业的国际声誉。 美国态度反复的根源,在于中国掌握的关键资源。2025年4月,中国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和汽车产业。 五角大楼报告显示,每架F-35战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而美国储备仅够维持3个月。这种“卡脖子”效应迫使美国悄悄解除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EDA、C919客机发动机等商品的出口限制,形成“稀土换技术”的临时协议。特朗普政府虽吹嘘这是“胜利”,却拒绝降低对华55%的关税,暴露出“吃完蛋糕还抢盘子”的贪婪。 中国的反制措施正在推动全球产业链调整。特斯拉前往内蒙古建立稀土磁材厂,巴斯夫斥资50亿欧元在湛江投资建厂。更关键的是,中国将于8月1日生效的石墨出口管制——考虑到锂电池负极材料90%的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这无疑是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重击。 美国对14个亚洲国家加征关税的“东边笑脸,西边大棒”策略,反而促使盟友转向。日本反对美国汽车关税威胁,韩国总统李在明宣布“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显示美国单边主义已遭国际社会抵触。 尽管贝森特声称“100%关税不一定要发生”,但美国内部矛盾重重。副总统万斯此前表示“总统拥有更多施压手段”,要求中国“理性谈判”,这种将自身置于道德高地的姿态,掩盖了其经济政策的失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中国手中有牌且敢打牌,稀土管制等反制措施已迫使美国采取更务实态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则认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本质是“以斗促和”,中国的回应是在警告美国:制造麻烦得不到任何好处。 这场“美式服软”的闹剧,折射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深层危机。当美国将留学生作为人质、用关税大棒掩盖经济虚弱时,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不因威胁退缩,也不为谈判放弃原则。 历史证明,霸权主义无法持久,相互尊重才是大国相处之道。对于这场博弈的后续发展,你如何看待美国将留学生政治化的做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