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国特工拎着一包“假英镑”,来到瑞士银行存钱,并暗示银行人员,这些钱

历史脑洞 2025-08-04 02:23:18

1940年,德国特工拎着一包“假英镑”,来到瑞士银行存钱,并暗示银行人员,这些钱来路不明。银行鉴定后说:“是真钱!真的不能再真了!如果您不放心,可以到英格兰银行进行最终鉴定。”于是,特工带着钱来到英格兰银行,专家们仔细查验后,挑出了约10%的假币,并感谢特工的诚实。特工心里暗笑,任务完成了,银行无法分辨德国造出来的假币。 这可不是小作坊搞的假钞,这是纳粹德国的国家级项目,代号“伯恩哈德行动”。 这克鲁格是个狠人。他没找什么江湖骗子,而是跑到集中营,从犹太囚犯里挑了140多个顶级的印刷专家、雕版大师、银行家和数学家。他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建了个“魔鬼工厂”,跟这些囚犯说,要么给我造出完美的假钞,要么就去死。 这帮顶尖高手,在死亡的威胁下,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他们把英镑的纸张成分、油墨配方、水印图案、甚至是那根细细的金属线,全都给破解了。为了模仿旧钞的质感,他们还专门组织囚犯们站成一排,挨个传递伪造好的钞票,用手上的汗渍和灰尘给新钱“做旧”。 这活儿细到什么程度?他们甚至破解了英镑编码的秘密。当时的英镑可不是随便印个流水号就完事儿了,哪个编码对应哪个印刷批次,哪个批次发给了哪家银行,都是有记录的。这帮数学家硬是把规律给算了回来。 所以,当德国特工拎着这包“集科技与狠活于一身”的假钞走进瑞士银行时,那场面就非常有意思了。特工故意遮遮掩掩,说这钱“来路不太干净”。 结果,银行专家用当时最顶级的设备反复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先生,这是真钱,真的不能再真了!” 这还不够。德国人要的是百分百的保险。特工又按照“计划”,装作不放心地把钱带到了英镑的老家——伦敦的英格兰银行。这可是全球的金融心脏。银行的专家们如临大敌,把这批钞票翻来覆去地查。最后,他们挑出了大概10%的钞票,告诉特工:“这些是假的,感谢您的诚实,帮我们堵上了一个漏洞。” 英格兰银行的专家,只识别出了那些德国人故意留下微小破绽的“测试版”。而剩下那90%的“完美版”,连亲爹都认不出来。这意味着,德国人已经掌握了随时让英镑信用破产的能力。 据统计,整个行动造出的假钞,面值高达1.34亿英镑,是当时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的好几倍。幸亏后来战争进程加速,这批钱大部分没来得及大规模投向英国,不然,历史真就得改写了。 “伯恩哈德行动”的内核,正在用一种我们更难防范的方式,在今天上演。 以前的战场是纸币,现在的战场,是代码、是数据、是你手机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 就在去年,香港一家跨国公司的职员,就经历了一场“数字版”的伯恩哈德行动。他接到了“英国总部CFO”打来的视频会议。在会议里,“CFO”和几位“同事”都在,大家有说有笑,讨论着一笔高达2亿港元的秘密转账。 这位职员哪敢怠慢,看着视频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听着他们地道的英国口音,立刻就把钱给转了。结果呢?从CFO到所有同事,全是假的! 全是AI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生成的。骗子只用了几段公开的视频和音频,就完美复刻了整个高管团队。 这事儿恐怖在哪?它攻击的,同样是信任的基石。以前我们说“眼见为实”,现在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可能是假的。那个香港职员,面对的是一个用数据精心伪造的“完美骗局”。 从伪造英镑,到伪造人脸和声音,再到伪造整个金融交易的信任环境,技术在变,但人性不变,战争的底层逻辑也没变。 当年的英格兰银行,至少还能挑出10%的假币。而今天,面对AI生成的完美“事实”,我们拿什么去分辨?当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被看不见的“代码武器”渗透,谁又能站出来说,“这10%是假的”?

0 阅读:0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