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山东栖霞,20名八路军正在吃饭。突然3架敌机俯冲而来,班长慌忙大喊:“不准开枪,做好隐蔽!”谁料,他话音刚落,18岁战士宋岭春迅速举枪,砰砰砰!擅自开了火。 事情发生在1943年的山东栖霞。主角叫宋岭春,一个年仅18岁的小战士。 那天,他和战友们刚端起饭碗,准备扒拉几口热乎的。突然,尖锐的防空哨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紧接着,三四架日军的99式攻击机,像几只苍蝇一样,嗡嗡地就压了过来。 “快!快!飞机!隐蔽!”班长扯着嗓子喊,声音都劈了叉,“不准开枪,谁都不准暴露目标!” 命令就是命令。战士们瞬间扔下饭碗,抄起家伙,连滚带爬地找地方藏。宋岭春也一样,他抱着自己的“三八大盖”,一头扎进了山坡的草丛里。但他没趴下,而是仰面躺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天上。 这帮鬼子飞行员,狂得很。他们知道八路军没啥正经防空武器,所以飞得特别低,几乎是贴着山头炫技,机翼上的膏药旗清晰可见。他们在找八路军的指挥部,找到了就是一通扫射轰炸。 宋岭春的火,就是这么被拱起来的。 可纪律就像一座大山压着他。开枪?暴露了整个队伍的位置,引来更疯狂的报复怎么办?不开枪?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就在他天人交战的时候,一架敌机好像发现了他这个“异常目标”,调整方向,直愣愣地就朝他俯冲过来。那一刻,宋岭春甚至能看到驾驶舱里飞行员的轮廓。 他后来回忆说,当时脑子里啥也没想,就是本能。抬枪,预判,瞄准。没等班长的斥责声出口,他已经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三发子弹,打光了一个弹夹。 整个山坡,死一般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班长气得脸都白了,刚要骂人,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那架俯冲的敌机,像一只被石子砸中的大鸟,突然在空中剧烈地摇晃了几下,机头一歪,拖着黑烟一头栽了下来!“轰”的一声巨响,在不远处的山谷里炸成一团火球。剩下的几架敌机吓破了胆,仓皇拉高,屁滚尿流地逃了。 “谁开的枪!”指挥官从草垛里跳出来,又惊又怒。可当他看到那堆飞机残骸时,后半句训斥的话,硬生生吞了回去。 这事儿可不得了。步枪打飞机,听着跟神话一样。宋岭春自己也知道闯了祸,主动跑去认错。可结果呢?非但没受处分,还被当成了英雄。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听说后,亲自接见了他,给他发了奖状,称他为“英雄模范”。 今天,咱们的解放军,别说打飞机了,打卫星都有“红旗-19”这样的狠角色。从地面到太空,从无人机蜂群到高超音速导弹,我们构建的是一个让任何对手都不敢轻易窥探的立体防御体系。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美军打一个日本兵,平均要消耗近三吨弹药;苏军对付一个德军,也要用掉八百公斤。而我们呢?打死一个敌人,平均只消耗35发子弹。每一颗子弹,都金贵得像金豆子。在那种“小米加步枪”的极端条件下,怎么打赢?靠的就是宋岭春这种敢于打破常规的“神来之笔”。 他这一枪,打的不仅是飞机,更是日军嚣张的气焰。 从此以后,日军飞行员再也不敢在胶东根据地上空飞得那么低了。这一枪的战略价值,远超那三发子弹的成本。它告诉敌人,即便我们武器落后,但我们有智慧,更有血性,总有办法让你付出代价。 还有一位更传奇的人物,白乙化。人称“小白龙”,八路军第十团团长,一位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的高材生。1940年,在北京密云的青白口,他率部阻击四千多日军。战斗中,敌机同样是低空压制,打得我军抬不起头。 白乙化急了,直接端起步枪,带着战士们对着飞机集火射击。你别说,还真让他打中了油箱,一架敌机拖着浓烟就栽了下来。 第一,是敌人的傲慢。 他们使用的Ki-51,也就是99式攻击机,本身就是一种速度慢、装甲薄的“舔地”飞机,专门欺负没有防空能力的对手。飞行员自恃安全,才敢飞得那么低,这就给了我们机会。 第二,是我们的智慧。 八路军早就通过观察,总结出了对付低空飞机的战术。他们利用山区复杂地形,寻找有利的射击角度,把步枪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这不是蛮干,是精确计算和大胆尝试的结果。 宋岭春那一枪,是一种在绝境中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白乙化那一次齐射,是一种身先士卒、带领队伍打破僵局的担当。 它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还是人。 是人的意志、智慧和敢于亮剑的血性。在科技研发上,它就是那种敢于挑战技术“无人区”的创新精神;在军队建设中,它就是那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无畏气概。
1943年山东栖霞,20名八路军正在吃饭。突然3架敌机俯冲而来,班长慌忙大喊:“
历史脑洞
2025-08-04 01:48: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