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带领剧团成员滞美不归,抛夫弃国的她面对一片骂声只说自己是为了弘扬国粹![看] 1988年秋天,上海京剧院30多名演员在美国商演结束后选择留在当地,这一事件在国内文艺界引起广泛关注,带队的齐淑芳是《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的扮演者,她的决定让国内同行和观众感到意外。 齐淑芳4岁开始学习京剧,师从张美娟,12岁首次登台演出时获得梅兰芳的认可,1970年代,她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塑造的“小常宝”角色为观众熟知,她的丈夫龚国泰是该剧的音乐设计师。 演出团队留美后,他们租住在纽约地下室,通过街头表演和餐厅工作维持生活,武生演员丁梅魁在街头举牌表演传统京剧,吸引路人观看,由于资金不足,剧团一度无法支付演出场地费用,部分成员选择离开。 1992年,华裔钢琴家殷承宗为剧团提供帮助,安排正式演出机会,齐淑芳开始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在武戏中融入芭蕾动作,用钢琴伴奏传统唱段,改编西方经典作品如《浮士德》,这些改进帮助剧团逐步获得美国观众认可。 剧团先后在林肯中心和百老汇演出,成为首个登上美国主流剧院的中国京剧团体,2001年,齐淑芳投资十几万美元举办“美国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持续一个月,吸引大量当地观众,费城斯沃斯莫尔学院因此开设京剧课程。 美国政府向齐淑芳颁发“传统艺术最高成就奖”,表彰她在推广中国传统戏曲方面的贡献,剧团在美国艺术界建立了稳定地位,定期举办演出和教学活动。 2008年,64岁的齐淑芳首次回国探亲,她解释当年留美是希望让京剧走向世界,这一说法在国内引起不同反应,支持者认为她推动了文化交流,质疑者认为这是事后的解释,齐淑芳和现任丈夫丁梅魁至今保持中国国籍。 齐淑芳经常往返中美两地,在国内戏曲院校授课,她带回的经验包括:用英语向海外观众解说剧情,改编适合国外观众的短剧目,将传统表演与现代舞台技术结合。 这些在1980年代被认为是改变传统的做法,现在正被年轻京剧演员学习和应用,国内多个戏曲院团开始尝试国际化演出,借鉴齐淑芳团队的经验。 当年选择留美的30多名演员中,除了部分人员改行外,其余人员仍在从事京剧相关工作,他们在美国各地开设京剧学校,培养华裔青少年学习传统戏曲,同时向美国学生介绍中国文化。 从1988年到现在,这个事件已经过去37年,当时的争议逐渐转化为对文化传播方式的讨论,齐淑芳等人的经历显示,传统艺术在海外传播需要适应当地文化环境,同时保持核心内容不变。 信源:《人民日报》文章《艺术不能背弃祖国》
京剧名家带领剧团成员滞美不归,抛夫弃国的她面对一片骂声只说自己是为了弘扬国粹![
云起时飞扬
2025-07-23 17:28: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