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欠任何国家的!越南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达了真实的想法,说中国有义务帮助越南。其实不光越南,看看世界上很多小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表现,他们的想法跟越南一样。不给好处就撒泼打滚,要么故意去和西方走近点,要么就故意弄个政策针对中国。 2025 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范明政在 “‘亚洲世纪’正面临险境吗?” 分论坛提出五项倡议,核心是呼吁亚洲国家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合作。但在阐述区域协作时,他突然抛出 “强者帮扶弱者的框架”,声称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支持,因此需持续反哺周边。 这种表述看似合理,实则混淆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的发展成果源自 14 亿人民的艰苦奋斗,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中国从未依赖外部施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3-2021 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8%,仅 2023 年就带动东盟地区贸易额增长 12%。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怎能被扭曲为单方面义务? 更值得警惕的是,类似 “义务论” 在亚洲并非孤例。菲律宾近年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一边接受中国抗疫援助,一边联合美国开展 “肩并肩” 军事演习,甚至提交南海外大陆架划界申请,妄图固化非法主张。 印度则在边境问题上反复试探,2025 年 1 月以 “含有自华进口零件” 为由取消 400 架无人机订单,同时吸纳印度人进入中企董事会,试图将在印中企 “印度化”。这些国家的共同逻辑是:用 “战略平衡” 要挟中国让利,一旦诉求未满足就转向西方寻求支持。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部分国家对发展路径的认知偏差。越南虽承接中国产业链转移,但核心技术依存度仍高达 60%,亟需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开放合作。印尼虽与中国保持密切经贸关系,但在中美博弈中始终摇摆,既希望获得中国投资,又担心过度依赖。 这种 “既要又要” 的心态,催生出 “中国有义务帮助” 的道德绑架。但他们选择性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对外援助始终坚持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原则。2021 年施行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援助需尊重受援国主权,不干涉内政。 截至 2023 年,中国已向 1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 4000 亿元人民币援助,其中 80% 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这种雪中送炭的善意,岂能被当作索要利益的筹码?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部分国家对国际秩序的误判。马来西亚学者李佩敏指出,美西方强迫东盟国家选边站的做法,正引发地区反感。但一些国家却将中美博弈视为 “战略机遇”,试图通过 “对冲策略” 获取最大利益。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台后大幅调整南海政策,在仁爱礁、黄岩岛等地制造事端,同时接受美国 “太平洋威慑计划” 资金,其本质是将国家命运绑定在大国博弈的战车上。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自身利益,更破坏了区域合作的根基。 中国的应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2025 年中马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推动泛亚铁路中线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互利共赢。面对越南的 “义务论”,中方既强调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又明确要求越方尊重市场规律,为中资企业提供公平环境。 这种 “以合作促发展,以原则保底线” 的策略,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印尼国际关系学者韦珍玉评价,中国的援助模式 “与传统殖民式援助形成鲜明对比”,其不附加条件的特性,使中国成为全球南方最可信赖的伙伴。 当前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应以牺牲主权平等为代价。中国的善意和担当,何时成了某些国家道德绑架的工具?这样的 “义务论”,究竟是天真无知,还是别有用心? 当一些国家在中美之间玩起 “平衡术” 时,他们是否想过:真正的发展,从来不是靠施舍,而是靠自主奋斗和互利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种将国际关系工具化的思维,终将被历史抛弃。
中国不欠任何国家的!越南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达了真实的想法,说中国有义务帮助
非常盘点中
2025-07-09 12:13:50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