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1日深夜,一股浓厚的血腥味,在汉口余记里空坪刑场上飘散着,在行刑处的地面上,卧着一具尸体,边上贴着一张白色的布告,上面写着“收尸者杀无赦”的字样,10余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在边上守卫着。 1928年5月1日深夜,汉口余记里刑场静悄悄的,白天这里刚刚处决了几名革命者,国民党当局张贴布告严禁收尸,派兵轮流守卫,然而到了午夜时分,守卫换岗时出现了短暂的空隙。 两个黑影从草丛中悄悄爬出,迅速冲向刑场中央,那里躺着一具女性遗体,身穿绿色旗袍,正是当天牺牲的中共早期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 带头的是汉阳县委书记陈春和,他的妻弟王斋公负责望风,两人抬起遗体,快速向汉江边撤退。一艘小船早已等在那里,他们将遗体运到龟山脚下秘密安葬,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当换岗的士兵发现遗体失踪时,他们已经消失在夜色中。 向警予的牺牲震动了全国,这位33岁的女革命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895年,向警予出生在湖南溆浦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她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拒绝缠足,立志要做一个独立的新女性,1916年,她创办了溆浦女校,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女校长。 1919年,向警予与蔡和森、毛泽东等人一起参加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法国期间,她与蔡和森结为夫妻,两人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称为“向蔡同盟”。 1922年,向警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她主要负责妇女工作,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提出了“男女工资平等”等13项进步主张。 在上海期间,向警予领导了多次女工罢工,其中最著名的是丝厂女工大罢工。她组织了上海万名女工参加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这次罢工取得了巨大成功,向警予也因此声名大噪。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的政治环境急剧恶化,向警予明知危险,但仍然坚持留在武汉主持妇女工作。她对同志们说:“革命需要有人牺牲,我愿意做这个牺牲者。” 1928年3月,向警予因叛徒宋若林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但始终没有透露党的机密,敌人试图劝降她,被她严词拒绝,她用流利的法语质问法官:“你们为什么要杀害无辜的人?” 5月1日,国民党当局选择在国际劳动节这天处决向警予,企图以此震慑群众,向警予穿着结婚时的绿色旗袍走向刑场,沿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必胜”等口号。 敌人害怕她的宣传影响群众,用皮带勒住她的嘴,塞入砂石阻止她发声,但向警予依然昂首挺胸,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 向警予牺牲后,武汉的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国民党当局不仅严禁收尸,还派重兵把守刑场,但地下党组织没有放弃,他们通过码头工人、黄包车夫等建立了完整的情报网。 陈春和是这个秘密行动的组织者,他发现刑场守卫换岗时有10分钟的空隙,便与妻弟王斋公组成“收尸小队”,他们事先踩点,选择最佳的撤退路线,利用汉江水路转移遗体。 这种行动并非个例,据武汉市党史研究室资料显示,1928年武汉三镇至少有17具烈士遗体被秘密安葬,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为牺牲的同志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向警予的遗体最初被葬在汉阳古琴台对面的六角亭,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墓地十分简陋,陈春和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曾在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向警予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1978年,武汉市政府在龟山西麓修建了烈士墓,邓小平亲自题写了“向警予烈士之墓”。 向警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与蔡和森有两个孩子:女儿蔡妮和儿子蔡博,由于父母都投身革命事业,两个孩子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向警予牺牲时,蔡妮才14岁,蔡博只有10岁,他们被送到苏联学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祖国,蔡妮后来成为一名医生,蔡博则成为冶金专家,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特别提到了向警予。他说:“向警予是我们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她为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再次评价向警予,称她为“大革命时代牺牲的模范妇女领袖”。这个评价至今仍是对向警予最权威的历史定位。 如今向警予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篇章,在她的家乡湖南溆浦,当地政府建立了向警予纪念馆,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瞻仰。 武汉警予中学也是为纪念她而命名的,每年清明节,学校师生都会徒步6公里前往龟山烈士墓祭扫,这个传统已经坚持了几十年,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德育活动。 陈春和:湖北工运先锋 纪检监察先驱.武汉市档案馆
1950年12月的一个清晨,四川通江县大兴乡二村,民警冲进一间简陋茅屋时,发现一
【8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