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监狱里的田仲樵,被迫给日军洗衣服,谁料竟发现了丈夫的裤子,她瞬间明白

文史充点站 2025-07-05 16:43:58

1939年,监狱里的田仲樵,被迫给日军洗衣服,谁料竟发现了丈夫的裤子,她瞬间明白,是丈夫的背叛,导致自己被捕,她皱着眉头,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一条妙计,除掉丈夫。 1939年春节后,东北抗联一号通道被彻底切断,这条从穆棱通往苏联的秘密交通线,曾护送过杨松、李范五等十余名中共高级干部安全转移,负责这条生命线的,是一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女战士田仲樵。 田仲樵1907年出生在黑龙江穆棱县高丽营子村,1932年由李范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东北抗联中极为罕见的女性县委书记,负责开辟和维护这条至关重要的国际交通线。 作为交通线负责人,田仲樵必须经常变换身份穿越敌占区,她时而扮作讨饭的乞妇,时而装成走亲戚的村妇,凭借女性身份的掩护,多次成功突破日军封锁线。 1938年,吉东省委书记宋一夫被捕后叛变,导致田仲樵第一次落网,经过组织营救,她侥幸脱险,但交通线的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组织考虑到她的安全,曾建议她转移到后方工作。 田仲樵坚持留在前线,继续维护交通线运作,1939年春节期间,她准备与丈夫荀玉坤一起转移时,再次被日军包围,这次被捕完全出乎意料,因为行动计划只有最核心的几个人知道。 被关押在牡丹江监狱后,日军对她施行各种酷刑,试图获取抗联组织信息,田仲樵坚持自己是“讨饭的穷婆子”,任凭敌人如何折磨都不松口。 几个月后,监狱安排她到洗衣房干活,暗中继续监视,在整理日军军服时,田仲樵意外发现了一条打着菱形补丁的旧裤子,这个补丁是她亲手缝制的,裤子的主人正是丈夫荀玉坤。 这个发现让田仲樵震惊,荀玉坤是她引荐入党的,两人结婚后一直并肩作战,裤子出现在日军洗衣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丈夫已经叛变,并且就住在附近的日军宿舍里。 田仲樵很快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她深知荀玉坤掌握着大量组织机密,如果不想办法除掉他,会有更多同志遭殃。但身陷囹圄的她,又能做些什么呢? 她想到了日军疑心重的特点,即使是投靠的汉奸,日军也会反复考验,稍有可疑就会下手,田仲樵决定利用这一点,借刀杀人。 在清洗荀玉坤衣物时,田仲樵撕下一小片纸,用铅笔芯写下“桦树林西,界石旁”几个字,悄悄塞进裤兜里,这是她以前使用过的一个废弃联络点,早已人去楼空。 几天后,日军在荀玉坤衣服里发现了这张纸条,虽然荀玉坤拼命解释自己不知情,但日军还是对他产生了怀疑,在当时的环境下,任何可疑迹象都可能致命。 日军立即派人搜查纸条上的地点,虽然一无所获,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疑虑,他们认为荀玉坤可能是“假投诚的真间谍”,开始对他严厉审讯。 经不起折磨的荀玉坤很快精神崩溃,在狱中死去,田仲樵的计策成功了,但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无论如何,那毕竟是曾经深爱的丈夫。 除掉叛徒后,田仲樵继续在狱中坚持斗争,她有时装疯卖傻,有时故意激怒看守,用各种方式保护自己的身份,日军始终无法从她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 1941年,田仲樵第三次被捕,这次又是宋一夫出卖的,她遭受了更加残酷的折磨,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严重创伤,一度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 尽管如此,田仲樵仍然咬牙坚持,没有泄露任何组织秘密,她的坚韧意志让日军都感到敬佩,有些看守私下称她为“铁石心肠的女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田仲樵终于重获自由,此时她已经38岁,身体虽然残破,但斗志依然旺盛,她立即投入到寻找抗联残部的工作中。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田仲樵在五常山区找到了抗联第十军的200多名战士,这些人在深山中坚持了多年,保存了抗联的最后火种。 田仲樵亲自将这些战士护送下山,交给抗联总司令李兆麟,这次行动对于抗联力量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军事骨干。 战后田仲樵被安排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她利用自己的经历,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抗战历史,教育后代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在纪念馆工作期间,田仲樵还收养了6名烈士遗孤,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抚养他们长大成人,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田仲樵的事迹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李范五、周保中等抗联将领都曾为她的历史作出证明,确认她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2005年,田仲樵以99岁高龄在哈尔滨去世,她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历程。 如今田仲樵的事迹被收录在多部党史资料中,成为教育青年的生动教材,她在狱中智斗敌人的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这位传奇女性的人生告诉我们,在最黑暗的时代,总有人愿意用生命和智慧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她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信息来源:田仲樵 抗日烽火中的东北女杰——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

0 阅读:637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