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

万物知识局 2025-07-04 14:38:42

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距离不到100米时,忍不住扣动了扳机,结果,他就这样一枪创下了我军前所也未有的战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山东栖霞一带原本平静的山村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轰鸣声惊动。几架日军战机从西边低空飞掠而来,驻扎于附近的八路军部队迅速反应,大多数战士按照命令分散隐蔽,藏入壕沟与树林之中。   就在这片混乱中,一名年仅18岁的战士,趴伏在草丛中,双眼却紧紧盯住头顶那架盘旋而下的敌机,他叫宋岭春,此刻手中只握着一把三八大盖步枪,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彻底改写了所有人的认知。   宋岭春出生于山东一个靠山吃山的小村庄,家境贫寒,他自小随父亲进山打猎,年纪尚幼便习得观察、潜伏和精确射击的技巧,他打飞鸟、打野兔,学会了如何预判目标动线、如何在呼吸之间稳定枪口,成年之前他已经是村里人公认的好枪手。   1942年,他加入了八路军,初入部队,领导很快注意到他在射击上的过人能力,不仅给予他充足的练习机会,还特别将一支从日军缴获的三八大盖交到他手上,这支枪在当时属于高等级配置,足见上级对他的重视。   他被安排参加实战训练课程,学习如何将民间射击技巧转化为战场上的作战能力,他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调试枪械,记录风速变化、练习精准瞄准,等候属于自己的那个时刻。   1943年那一天的傍晚,敌机突袭而至,战士们正准备就餐,毫无预警地遭遇空中扫射,宋岭春没有跑进掩体,而是静静地爬进一片半人高的草丛,他用草茎遮住头部,只露出一只眼紧盯空中,不发一言。   他看见那架日机在盘旋中略有下沉,驾驶舱里的飞行员突然低头向下张望,大概是在寻找地面目标或确认射击方位,飞机离地不过百米,已经进入他熟悉的打猎射程。   他屏住呼吸,稳住肩膀,抬枪瞄准,第一发子弹击空,敌机迅速升高,划出弧线飞离,但几秒之后又折返而来,更近了视野里,飞行员头部清晰可见,宋岭春不再迟疑,第二次扣动扳机,子弹击穿了座舱玻璃,直接命中飞行员颈部。   敌机在空中晃动了一下,像突然失去了灵魂,随即斜斜扎向地面,在村外的山坡上起火爆炸,其余三架敌机见状慌忙转向撤退,突袭因此终止。   战后清理现场时,部队发现残骸中的飞行员正中要害,证实为步枪射击造成的致命伤,这种事情在正规战史中极其罕见,难度极高,部队上下为之一振,士气大涨。   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考量,按军中纪律,面对空袭时不得擅自开火,以防暴露目标扩大伤亡,宋岭春违令实属严重,为此连队召开了专题会议,最终营指挥官裁定,此举虽有越规之嫌,却体现了战士在瞬间判断中的冷静、技术与责任感,理应给予战功嘉奖。   宋岭春因此获得“战斗大功”,并被调入狙击小组,参与战地突袭和暗哨清除任务,他作战风格冷静果断,从不浪费子弹,一次次在实战中验证了他的判断力和精准度。   抗战结束后,宋岭春随大部队南下参与解放战争,战事结束,他没有选择从军提干,而是回到地方,担任一所粮站管理员,生活清淡,他极少提及那段过往,即使被采访也只淡然回应。   如今那段岁月已然远去,但他的事迹仍旧被老百姓口口相传,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士兵能够用步枪击落敌机,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奇迹,更是信念、训练与使命感交织下的一次逆转。   他那一枪,击中的不只是飞行员,更是所有侵略者的嚣张与轻敌,而正是这样的士兵,构成了那场战争中最坚实的脊梁。   信源:中国新闻网——“天生”的神枪手:创造“步枪打飞机”的人

0 阅读:246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