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3军驻守全县,可日军还没来,军长陈牧农就弃城而逃了,还烧毁了大量军需,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给我毙了他!” 1944年9月14日凌晨,广西全州城内突然响起爆炸声,守军93军连夜焚烧了2000吨弹药和粮食,火光冲天。城外的百姓被巨响惊醒,却发现街头空无一兵。 就在两天前,蒋介石刚刚下达死令:全州必须死守三个月,这座控制湘桂铁路的军事重镇,被视为阻挡日军南下的最后屏障。然而48小时后,日军先头部队轻松占领空城。 93军军长陈牧农是黄埔一期生,深受蒋介石信任,战前他从四川带着美式装备赶赴广西,蒋介石当面交代任务。但陈牧农到任后的部署令人费解:主力部队全部龟缩在全州城内,只派一个团去守黄沙河。 黄沙河距离全州30公里,是湘桂铁路的咽喉要道,本该重兵把守,但这个团的团长心思根本不在打仗上。9月13日,日军第11军试探性进攻,团长以“欠饷三个月”为由,连请示都没有就带兵跑了。 消息传回全州,陈牧农没有组织反攻夺回阵地,而是立即下令全军撤退,更离奇的是,他下令销毁城内所有军用物资。汽油桶在仓库里连环爆炸,当地老人回忆说声音像打雷一样,整整烧了一天一夜。 陈牧农被俘后大喊冤枉,说撤退是按重庆的指示,原来蒋介石确实给过他一份秘密手令,允许“万不得已时向兴安转移”。但这份越级下达的命令埋下了祸根,战区长官部根本不知情,前线指挥系统一片混乱。 更荒唐的是军费问题,战前陈牧农向军政部申报要修建钢筋水泥工事,领走了50万银元的特别经费。按现在的购买力,这笔钱相当于1.2亿元。但日军占领全州后发现,所谓的永久工事只有几条简易战壕。 这50万银元去了哪里?连军法执行总监部的档案都记载“款项用途无法核查”,有传言说陈牧农把钱用来给部下发饷,也有人说他私吞了大部分。直到陈牧农被枪决,这笔钱的去向仍是悬案。 全州失守引发了连锁反应,日军沿湘桂铁路长驱直入,后续的国军因为仓促应战,出现了“一个师挡不住日军一个中队”的溃败。桂林和柳州的百姓听闻全州沦陷,连夜向贵州逃亡,造成了惨重的难民伤亡。 第四战区参谋长吴石后来总结说:“上不知下,下不达上,这样的仗怎么能赢?”蒋介石习惯越级指挥,仅1944年就发出了上百道“手令”。前线将领则只听“校长”的话,不看实际战况。 1944年10月,陈牧农在桂林被军法处决,行刑照片显示,这位曾经获得“忠勤勋章”的将领直到最后一刻仍然昂着头,坚持说自己是“奉命撤退”。但蒋介石在判决书上亲笔批注:“临阵畏缩,罪无可逃。” 从接到死守命令到弃城而逃,陈牧农只用了48小时就断送了一个军的前程,这场军事灾难不仅让日军兵不血刃占领战略要地,更暴露了国民党军队指挥系统的致命缺陷。 全州之战看似是一个人的失职,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指挥体系的混乱,当最高统帅习惯于绕过正常渠道直接下达命令,当前线将领更关心政治站队而非军事胜负,败局就已经注定了。 历史档案显示,类似的指挥混乱在抗战后期屡见不鲜,将领们拿着相互矛盾的命令,在战场上左右为难。有时候同一支部队会收到战区司令部要求坚守、军委会要求转移的不同指令。 陈牧农的悲剧在于,他既想服从“校长”的秘密指示,又不敢公然违抗公开的死守命令,在这种两难处境下,他选择了最糟糕的解决方案:烧掉物资逃跑,既没能完成死守任务,也没能保存实力。 48小时内从信心满满到仓皇逃窜,陈牧农和他的93军成了那个混乱时代的牺牲品,全州的大火不仅烧掉了武器弹药,也烧掉了一支军队的荣誉和未来。 信源: 被枪毙的中将军长 陈牧农 (上)——桂林广播电视报社、《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第四战区桂柳会战经过概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张发奎回忆录》(当代中国出版社)、《全州县志·军事志》(广西人民出版社)[凝视]
1944年,93军驻守全县,可日军还没来,军长陈牧农就弃城而逃了,还烧毁了大量军
优优谈过去
2025-06-30 16:36:37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