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1日,毛主席在接见少先队员代表时,听闻有一名孩子名叫左太北,亲切的问道:“你为什么叫左太北呀?” 左太北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普通,但背后却连着中国革命史上的大人物——左权将军。左权是湖南醴陵人,1905年出生,1924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次年加入共产党,后来还去苏联学过军事。回国后,他跟着红军走过长征,当过红一军团参谋长,到了抗战时期,又成了八路军副参谋长,跟彭德怀一起指挥过百团大战。1942年5月25日,日军扫荡太行山根据地,左权在山西辽县十字岭掩护部队突围时被炮弹击中,牺牲了,那年他才37岁。他的女儿左太北,当时只有两岁,连父亲的样子都没记住。 左太北的名字是彭德怀取的,“太北”指的是太行山太北区,她出生在那儿,跟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名字还挺搭,带着浓浓的根据地情怀。左权是个硬汉将军,但对家里人特别温柔。有次回总部,看到妻子忙得不行,他就抱着一堆尿布去河边洗,动作麻利得让战士们都看呆了。他说:“战场上是将军,家里是父亲。”这话听着多实在啊。 左权牺牲后,左太北跟着妈妈刘志兰在延安保育院长大。那时候条件苦,睡的是木板床,吃的是小米粥,可教育一点不马虎,品德知识两手抓。彭德怀常去看她,带点糖果或者小人书,还叮嘱保育员好好照顾。1957到1959年,左太北因为妈妈工作调动,住在了彭德怀家。彭德怀给她掏学费、生活费,还攒下军队发的赡养费给她,够意思吧。 1952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北京八一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被请到中南海。那天,12岁的左太北也在其中,她是优秀学生,名正言顺去的。毛主席跟孩子们一一握手,问名字、问学习,特别亲切。轮到左太北时,毛主席听到她的名字,停下来问了一句:“你为什么叫左太北呀?”她回答后,毛主席听说是左权的女儿,特别感慨,说她爸爸是英雄,要她好好学习,为国争光。这事儿对左太北触动很大,从那以后,她就下定决心要像父亲一样为国家出力。 1960年,左太北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学的是国防科技。那时候政审卡得严,因为亲属历史问题差点没过关,多亏陈赓大将担保,她才顺利入学。她学习特别拼,成绩顶尖,1961年入了党。毕业后,她去了兰州搞国防科研,住土坯房,吃粗粮,从不抱怨。她老拿父亲当榜样,干活踏实,一点不娇气。 后来,左太北调到国家计委,负责三线建设。她跑遍了山区工地,跟技术员一块儿风餐露宿,解决难题,推动军工项目落地。有次为了选址,她走了几百里地,硬是把地形摸透了,同事们都服她。她的努力直接帮国家把国防事业往前推了一大步。 退休后,左太北也没闲着。她整理了父亲留下的十一封家书,字迹都发黄了,内容却特别感人。她把这些编成《左权将军家书》,让大家都能看到烈士的家国情怀。她还常去学校讲父亲的故事,鼓励年轻人别忘了革命精神。2005年清明节,她特意去了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给父亲墓前献花。那墓碑上是周恩来题的字,立在那儿特别庄严。 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9岁。追悼会上,花圈摆了一圈,三代领导人都送了挽联。她这一辈子,简简单单,却把左权将军的精神延续了下去,让人打心眼里敬佩。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老彭,你看这中
【3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