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在浏阳张坊被捕,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被捕,好在毛主席机智,化险为夷,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7年,中国政局动荡,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展开清洗行动,白色恐怖席卷南方各省,湖南地区更是重点清剿目标。 毛泽东当时正在筹备秋收起义,为了发动农民武装,他计划从安源出发,经铜鼓进入浏阳一带,与各地赤卫队和工农武装取得联系。 整个行程十分危险,既没有大部队护送,也没有公开身份掩护,只能靠地方同志沿路设置暗号,在山路和小道之间穿行。 毛泽东穿着青布长衫,装扮成一位书生,与几位同志分头行动,为了减少暴露风险,大家在路上互不打招呼,装作陌生人。 本来按路线应该从安源直接前往铜鼓,但由于前方同志在设置标记时出现偏差,原本应指向右侧山路的树枝被风吹倒了方向,毛泽东因此偏离了原路线,误入浏阳张坊地界。 这一地区正是当地民团活动的重点区域,团防队奉命配合国民党抓捕共产党人,设有重兵把守,毛泽东与同行同志潘心源、另一位同志走入张坊时,正碰上民团巡逻队。 他们看到毛泽东高个身形,又与当地人面貌有异,顿生怀疑,将几人当作嫌疑对象拘押,毛泽东虽出示安源煤矿的介绍信,但敌人对口音仍心存疑虑,三人还是被列为嫌疑人员带走。 被押解途中,毛泽东一路观察形势,他注意到看押士兵中有一人神情木讷,衣着简陋,像是被雇佣来的,他主动攀谈几句,从士兵口中得知其家境贫困,只为糊口应募团丁。 毛泽东心中顿生主意,趁队伍稍有松动,他假装摔倒,支开其他人,示意潘心源将随身携带的银元交由自己,找准机会后,他将几块银元偷偷递给那位士兵,小声表示只是误抓,请通融放行。 这名士兵收下银元,眼神闪烁,临近民团驻地不到三百步的时候,他以一句模棱两可的提醒表达了默认。 毛泽东听懂了意思,趁队伍进入林地地段,奋力挣脱绳索,转身朝着山林深处狂奔,潘心源也在混乱中高声呼喊,引起队伍骚乱。 毛泽东一口气跑出几里,穿过一片水塘边的芦苇地,躲进草丛中,他将自己压低,贴在湿润的土地上,衣服被泥水浸透,鞋子早已跑破。 追兵搜到水塘边,多次逼近,甚至几次就在两米之内,好在芦苇丛遮挡,天色昏暗,民团无法确定他的方位,加上地势复杂,只得作罢。 他在草丛中一躲就是几个小时,直至深夜,四下无人,他才缓缓爬出藏身之地,沿着山脚小道前行,脚上无鞋,每一步都扎得生疼,他忍着痛爬上一道山梁,远远望见前方有一户人家亮着微弱的灯光。 他靠近敲门,遇见一位年约六旬的老农,满脸皱纹,身着布衣,老农看他衣衫破烂,双脚赤裸,不忍心拒绝,拉他进屋,给他擦伤、煮饭,又从自家找出一双旧鞋和斗笠递给他。 毛泽东并未透露身份,只说自己走散了,需要赶往铜鼓,老农沉默片刻,第二天一早带他走出后山,避开村口关卡,将他送上岔道,临别时,毛泽东问他姓名,老人只是摆手,笑了笑就转身离去。 毛泽东沿着小路继续前行,终于在几天后找到了铜鼓的赤卫队,与工农武装取得联系,这次短暂的失联,并未影响整个起义部署的推进,起义如期发动,播下了革命火种。 这次张坊被捕事件,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被捕,倘若当日没能顺利脱险,中共历史进程很可能就此改变。 这次生死考验,不仅考验了毛泽东的胆识与智慧,也成为他革命经历中极其关键的一环,证明了即使身陷险境,只要沉着冷静,依然能化险为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长沙晚报——毛泽东浏阳张坊遇险
1927年,毛泽东在浏阳张坊被捕,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被捕,好在毛主席机智,化险为
如梦菲记
2025-05-20 10:46:48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