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3岁的湖北小伙熊庆华结婚后,在家里大门不迈,分文未挣,女人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回家做家务带孩子,十几年毫无怨言,妻子还认为,他打工是对才华的浪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熊庆华23岁,那年他在老家湖北和邻村姑娘付爱娇结婚,婚前,他开口告诉妻子,自己这一辈子只想在家画画,不想出去打工。 付爱娇点了点头,没多问什么,从那天起,熊庆华真的就一头扎进了画里的世界,再没走出去。 婚后,熊庆华整天待在家里,房间一角放着画板和一堆旧画纸,他起得不早不晚,吃完饭就坐到画前,手里拿着炭笔,眼睛盯着窗外的树、鸡、人,再在纸上画出来。 没有画纸了,就用水泥袋的反面;没颜料了,就用红砖碾成粉,画完一张,他不说话,也不显得喜悦,就安静地换下一张继续画。 家里开销全靠付爱娇一人,她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到砖厂搬砖,有时砖厂活儿不够,她就去附近的养殖场扫地,做些按天算钱的活儿,夏天晒得头皮冒烟,冬天冻得手背裂口。 中午顾不上休息,蹲在地边吃个馒头,晚上回家还得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两个儿子一前一后出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她咬着牙撑着,没有一句埋怨。 村里人看不惯这家子过法,说熊庆华吃软饭,说这女人眼光差,说这样的日子迟早要散,有人看她搬砖回来,开口劝她离开这“懒人”。 她听了,也不反驳,只是继续干自己的事,时间久了,大家看她始终没动摇,反而觉得这女人心狠能扛。 最艰难的时候,是大儿子刚上小学那两年,开学的书包、文具、杂费一样样都要钱,家里几乎揭不开锅了。 付爱娇劝过熊庆华出去干活,他去了,进了一家五金厂,干了不到一个月,整个人像丢了魂,晚上也不说话,只是呆坐着,后来干脆不吃不睡,她明白了,丈夫离不开画,也不会真干活。 于是,她咬着牙自己顶上,后来干脆去了深圳,进了服装厂,按件计工,她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晚上睡不满五个小时,实在困了就趴在床边眯一会儿。 2007年,熊庆华初中同学雷才兵回村探亲,他去熊家串门,看到屋里墙上贴满了画,有乡下人赶集的,有孩子放牛的,有老婆在河边洗衣的,全是乡里的景。 他拿手机拍了几张,说想带去深圳试试看,熊庆华把几张画卷好,递给他,没有多说一句话,两个星期后,雷才兵回来,说画卖了,买画的人出了五千块。 这笔钱第一次不是爱娇挣的,她听到后,松了一口气,这些年,她不是没苦过,也不是不委屈,只是她总觉得,丈夫这人画画是真的有点东西。 她一直守着,是因为觉得他画的东西有感情,是活的,是乡下人自己才能画出来的,她不懂艺术,但她知道有些事不该被埋没。 之后,有人开始关注熊庆华的画,一些人主动来村里找他买画,他没开过口要价,全由雷才兵帮他联系。 画卖得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从几百到几千,再到几万,2015年,北京画廊找上门,请他办画展,一幅画拍出了一百三十万,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新闻上,村里人看到,说他成了画家。 他没有搬去城市,也没换大房子,他还是住在老宅子里,画室也只是用旧木板隔出的一个角落,唯一不同的是,付爱娇不用再打工了。 她回到家里,在院子里种花养鸡,有时也站在丈夫身后看画,她没变,还是那个早上起得最早,晚上睡得最晚的女人,不同的是,她的眼神终于轻松了。 熊庆华的画慢慢被更多人认识,他也捐钱修了村小学,还建了一个小画室给村里的孩子们用。 他不爱说话,别人夸他,他也只是点点头,他从不说感谢爱娇,但大家都知道,他这一路能走下来,全是因为她扛住了那些别人看不见的苦。 他们的日子安静得像水,但每一滴水里,都有两个人十几年的坚守,熊庆华坚持画画,是因为他离不开画;付爱娇坚持他,是因为她觉得,有些人就该活成他自己的样子。 这样的婚姻,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但正是这样,一支画笔,才从小村庄画到了更远的地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非典型农民画家熊庆华:周围人不喜欢画什么我就画什么
1999年,23岁的湖北小伙熊庆华结婚后,在家里大门不迈,分文未挣,女人白天在外
如梦菲记
2025-05-20 14:57:26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