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歼-16为何能同时锁定两架F-22?中国空军用一套飞行表演动作绝杀

近日,媒体报道披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16战斗机在近海区域拦截外国第五代战斗机——极可能是F-22“猛禽”——的细节

近日,媒体报道披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16战斗机在近海区域拦截外国第五代战斗机——极可能是F-22“猛禽”——的细节。如果报道属实,这次近距离空中缠斗不仅是世界两大顶尖战机的一次罕见交锋,更揭示了在视距内空战中,第四代战斗机如何利用技术和机动优势,弥补与第五代战机的代差。

这次“遭遇战”的关键在于:歼-16利用其横向机动优势,成功绕到F-22的后方,并完成了对两架F-22的锁定。

首先是机动特性差异:纵向推力 vs 横向滚转。

在近距离缠斗中,F-22和歼-16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技术优势。F-22 “猛禽”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纵向机动性,这主要靠它安装的推力矢量发动机。有了这个发动机,F - 22就能做出特别厉害的飞行动作,像那种超过临界升力极限,失速之后还能飞行的状态它都能做到。所以啊,在飞机抬头、低头还有往上爬升这些纵向的动作变化上,F - 22优势特别大,别的飞机很难比得上。

再看看歼 - 16“侧卫”,它没有推力矢量发动机,不过它传承了苏 - 27系列飞机很棒的气动设计。在飞机左右横移这些横向的飞行动作方面,歼 - 16表现得更好,横着滚动的速度特别快。在横滚、改变方向等横向变化上,歼-16更具优势。

在这次报道的较量中,歼-16正是利用了其卓越的横向机动能力,特别是桶滚机动方向,绕着F-22高速盘旋。F-22虽然速度更快,但受限于其隐身设计和较高的向前速度,其向前的飞行速度远远大于进行桶滚机动的歼-16,反而使其在短时间内难以跟随歼-16的快速滚转和转向,最终被歼-16成功进入优势的攻击阵位,并锁定目标。这也印证了中国空军在飞行表演中经常展示的桶滚等复杂机动,并非只是“花架子”,而是在空战中抢占攻击阵位的优秀战术。

共次,F-22的技术“软肋”:瞄准系统与态势感知。

除了机动性上的巧妙利用,瞄准和传感系统的差异也是影响胜负的关键:头盔瞄准具的缺失:F-22尽管集成了AIM-9X导弹,但它是唯一缺乏头盔式瞄准具的21世纪战斗机。这意味着F-22飞行员必须物理上将机头指向目标才能进行交战。

PL-10导弹与双座优势:歼-16不仅集成有卓越的PL-10导弹,更重要的是其具备头盔式瞄准具。此外,歼-16是双座战机,当飞行员在进行高G力、高强度的剧烈机动飞行时,后座坐着的武器系统军官可以帮忙分担瞄准的工作。在近距空战这种局势变化极快的情况下,这绝对是个大优势。而F-22没有头盔瞄准的能力,这个缺点可不小,能把它在推力矢量带来的机动性上的部分优势给抵消掉,导致它在近距离缠斗的时候比较吃亏。

最后,F-22雷达静默下的“先敌发现”对中国战斗机很难成功。从技术角度来看,歼-16在态势感知方面也具备潜在优势。强大的传感器配置:歼-16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载机雷达和先进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

F-22的“两难”:F-22作为隐身战机,如果选择保持雷达静默以维持隐身优势,则极有可能被歼-16依靠其先进的IRST实现先敌发现(特别是IRST对红外特征明显的高速战机有效)。而一旦F-22开启雷达搜索,即使是低截获概率雷达,也无疑会暴露自己的大致位置。

总而言之,歼-16这次在近距缠斗中对F-22的成功锁定,是巧妙利用自身横向机动优势、结合先进的瞄准系统和态势感知能力,对第五代战机技术“软肋”的一次精准打击。这不仅凸显了第四代“超级侧卫”的强大潜能,也为未来的空战战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您认为F-22未来如果整合了头盔瞄准具,是否能彻底弥补其在近距空战中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