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10月23日谈到中国:“中国告诉我他不会向俄罗斯出售武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10月23日谈到中国:“中国告诉我他不会向俄罗斯出售武器。我知道一件事:中国帮助俄罗斯。中国不帮助乌克兰。中国对我们的胜利和俄罗斯的失败不感兴趣。”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国际支持,尤其在西方国家援助逐渐出现疲态的当下,乌方对非西方大国的态度格外敏感。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自然备受关注。   不过,泽连斯基将中国的中立倾向解读为“帮助俄罗斯”,甚至进一步延伸为“不帮助乌克兰”,这种说法本身就透露出乌方在外交博弈中所感受到的挫败感。   从中国的官方立场来看,自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扩大战事的行为。   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多边场合,还是通过自身提出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十二点倡议”,中国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劝和促谈,不站队,不火上浇油。   而中国也多次公开否认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援,这一点不仅有外长级别的重申,也有外交部发言人在多个场合的郑重声明。   泽连斯基本人也曾在多个场合称赞中国的“和平努力”,但如今却突然转而批评中国“不帮助乌克兰”,显然是对中国不选边站队、不参与对俄制裁政策的一种失望情绪投射。   这种情绪实则反映出乌克兰在战争进入持久战阶段后的战略焦虑。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正在遭遇预算瓶颈和政治阻力,尤其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使得对乌援助议案一再被搁置。   在这种背景下,乌克兰试图向更多大国施压,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泽连斯基的言论也就不难理解。   泽连斯基的言论也暴露出西方世界对中国角色的某种双重标准。一方面希望中国在调解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却对中国始终不愿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表示不满。   在他们看来,只有站到西方一边才算“正义”,而保持中立就成了“帮凶”。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无疑限制了国际社会解决复杂冲突的空间。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话语权的争夺往往不仅关乎事实,更关乎立场和情绪的表达。   乌克兰希望更多国家明确支持它的胜利,但现实是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中国在冲突中坚持和平中立的态度,反映出对全球稳定的深层次考量,不愿意让地缘政治的火焰烧到更广的范围。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认为,真正的和平不是靠军事胜利来实现,而是靠各方理性坐下来谈判达成的妥协。   泽连斯基的言论或许会在短期内制造一些舆论波澜,但无法改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的理性和克制立场。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坚持不选边、不拱火、不添乱,恰恰是对和平最大的尊重。   乌克兰如果真正期待和平的到来,也应当理解中立的分量,而不是将所有不站在自己身后的国家都归入“敌人”一方。   中国的智慧外交从不靠高调姿态取胜,而在于默默推动局势往缓和方向发展。乌克兰的未来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更多的对立。理解这一点,或许才是通往真正停火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