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清楚055很强,可海军就是不怎么多造055,而是造一大堆052D?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052D有一个055无法替代的属性。 先算笔实在账,军舰这东西可不是普通商品,055的造价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把这些钱拿来造052D,能造出差不多两艘。 更重要的是,七千吨级的型号虽然吨位小些,但战斗力一点不弱,日常用得上的那些本事它基本都具备,不管是防空、反舰还是反潜,都能应对得过来。 海军的预算就那么多,要是一股脑全砸在高端型号上,数量肯定上不去,能覆盖的海域也有限。用同样的钱造出更多能用的军舰,形成更密的防御和部署网络,这种选择一点都不意外。 而且维护成本也是个大头,高端装备就像精密仪器,平时保养、出了问题维修,花的钱都比普通型号多不少。 要是让055去干那些日常活儿,比如在近海巡逻、给商船护航,不光是性能浪费,长时间高强度使用下来,维护费都得涨一大截。 美军之前就吃过这亏,把护卫舰都裁了,让高端驱逐舰去干杂活,结果舰体损耗得特别快,维护账单吓死人,海军显然吸取了这个教训,让七千吨级的型号去承担大部分常规任务,高端大驱则留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这样既省钱又能延长装备寿命。 再看任务适配性,不同的活儿得用不同的装备,海岸线那么长,从南海的岛礁区到东海的开阔水域,任务场景千差万别,七千吨的吨位刚刚好,在岛礁密布的地方穿梭灵活,应对一些突发的近距离情况也更顺手。 055吨位太大,在这些复杂水域反而有些施展不开,日常的巡逻警戒、应对一些低强度的对峙,用七千吨级的型号足够了,真没必要动用上万吨的大家伙,要是不管什么任务都派最高端的装备,那不是实力强的表现,反而是指挥调度不合理。 建造速度和产能也得考虑进去,052D已经发展了好几代,技术特别成熟,生产线早就磨合得炉火纯青,从开工到下水用不了多久。 055上面用了太多新技术,建造起来工序复杂,周期自然就长,海军现在正处在快速发展期,需要尽快补充舰队规模,成熟型号能快速形成战斗力,这一点太重要了,有时候,能及时用上的装备,比晚好多年才造出来的先进装备更管用。 而且批量生产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从船体材料到电子设备,相关的工厂和技术人员都能得到锻炼,这对整个国防工业的提升都是好事。 现代海战讲究的是不同装备之间的配合,055的定位是舰队的核心,负责指挥协调和应对高端威胁,比如在航母编队里担当核心护卫,或者执行远洋战略任务。 而052D就是体系里的中坚力量,负责填补大部分的任务空白,既能跟着航母编队做外围警戒,也能组成编队独立执行任务,还能承担近海防御的重任。 而且现代战争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要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数量有限的高端装备上,一旦有损失,不管是实力还是士气都会受影响。 052D成本相对低,数量又多,就算出现损耗,补充起来也快,不会对整体战力造成大的冲击,这种能承受消耗的特质,在实战中可能比单纯的性能先进更重要。 再说052D还有军贸潜力,它性能均衡、价格合理,很多国家都有需求,通过出口不光能赚取外汇,还能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扩大影响力。 055因为技术太敏感,成本又高,显然不适合走这条路,从这个角度看,批量建造七千吨级的型号,还能为国防工业的国际化铺路,一举多得。 所以说,海军的选择根本不是选先进还是选普通,而是基于实际需求的最优解,055是门面,是战略威慑的核心,数量不用多但必须有,052D是基石,是撑起整个海军作战体系的骨架,数量必须足够多,覆盖必须足够广,这种建设思路,既保证了尖端战力的存在,又夯实了基础实力,比盲目追求高大上要理性得多。 装备发展从来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海军的建造策略,藏着的是对自身需求的清醒认知,对作战体系的精准构建,更是对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 大家聊聊,你觉得未来海军还会继续批量建造这种052D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