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们进行警告,中国的经济必须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导!10月15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们进行警告,中国的经济必须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导!10月15日,根据外媒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称,中国必须重新平衡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导。IMF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沙斯则认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建议中国当局重新平衡经济结构,转向可持续的内需驱动。 IMF这次对中国经济的警告,说实话有点“隔靴搔痒”的意思,根本没摸准咱们的经济脉搏。说什么“必须转向内需主导”“结构失衡”,这明显是拿老黄历看新情况,咱们早就不是单靠一头的经济模式了,内需和出口早就在两条赛道上一起使劲儿,跑得稳着呢。 2024年咱们货物贸易规模都冲到6.16万亿美元了,比五年前涨了三成多,连续8年都是全球第一,这叫熄火?去年一年外贸增长的量就有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外贸总量,这熄火的火势也太旺了点。 更关键的是,现在咱们出口的可不是以前那些便宜的小玩意儿了,含金量越来越高,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都到18.2%了,像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新三样”,2024年比2020年涨了2.6倍,这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就说秘鲁那个钱凯港,咱们企业给装的“智慧大脑”,3分钟就能算出最优货运方案,这技术要是不行,人家能让咱干吗? 而且咱们的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不是光靠几个国家撑着。 2024年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占比都超过50%了,成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进口的伙伴数量还在增加。 以前有人担心国际形势不好影响出口,可咱们早把鸡蛋分到不同篮子里了,东边不亮西边亮,这韧性哪儿是“熄火”俩字能概括的?IMF那些人怕是还停留在十年前对中国外贸的印象里,没看到咱们早从“量大”往“质高”转了。 再说说内需,这更不是没做,而是做得扎实,咱们国家早就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把内需当成战略基点,2020年就明确了这个方向,哪儿用得着IMF现在来提醒? 2024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里,85%都在做内销,内销金额占了总销售额的近75%,这说明企业早就把国内市场当成大后方了。 投资方面也没松劲儿,国家发改委早就说了要扩大有效投资,还要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 福州有家做水产品的企业,缺资金收原材料,银行一周就批了500万元信用贷款,这就是帮企业把资金链稳住,企业能生产,工人有工资,才能更敢消费,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现在不管是新基建还是民生工程,都在合理推进,不是瞎花钱,而是实实在在补短板、强根基,这内需的韧性能不强吗? 最关键的是,咱们的内需和出口根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帮衬,外贸企业做内销,能把国外的好标准、好设计带到国内,让咱们老百姓用上更好的东西;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又逼着企业升级技术、改进产品,反过来让出口的东西更有竞争力。 就像那些做高端装备的企业,国内建高铁、搞工程练出了本事,出口到国外自然更受欢迎,2024年高端装备出口涨了四成多,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国内练手、国际闯关”的模式,比单靠一头稳多了。 IMF总说“结构失衡”,可他们没看到,咱们的经济结构一直在优化。 2024年服务贸易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涨了38%,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快涨了四成,这说明不光卖实物,卖技术、卖服务也越来越行。货物贸易里机电产品占比快六成了,这结构比很多国家都健康。 咱们讲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从来不是关起门自己玩,而是国内循环顺畅了,更能吸引全球的资源,反而能把国际循环做得更好,这是开放的循环,不是封闭的。 说句实在的,IMF可能是太久没好好看中国的实际情况了,还拿着老眼光评判。 咱们从2020年就布局双循环,这几年一步步落实,从企业到政策,从消费到投资,都在朝着内外兼修的方向走。 2024年外贸规模再创新高,内需市场也接住了企业的转型需求,这哪是“必须转向”,分明是早就走在正道上了。 中国经济的脉搏从来都是稳的,不是靠某一头撑着,而是两条腿走路,又稳又有力。 IMF要是真想了解情况,不如多看看超市里的外贸优品,多问问那些转内销的企业,多查查海关的最新数据,别再用过时的判断来指手画脚了。 咱们自己的经济自己最清楚,双向发力的路子走对了,未来肯定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