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指出:“美国的芯片专家基本上都是华人”;63岁邱震海教授也曾说:“中国是在14亿人中选人才,老美是在70多亿人中选人才……” 尹志尧在英特尔工作15年,参与过14纳米、7纳米制程研发,是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2004年,60岁的他放弃美国百万年薪,带着30多人的团队回国创办中微半导体。 如今中微的刻蚀机已打入台积电、三星供应链。 但尹志尧却痛心疾首:“我当年在英特尔的团队,组长、经理全是华人,真正搞研发的也是中国人。” 这说的确实不假,华人群体在全球科技领域占比很高,特别是美国的硅谷、半导体公司里,有大量华裔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美国在芯片、AI、计算机等核心科技领域,很多关键岗位都是华人掌握。 美国的科技竞争力,有相当一部分是依赖华人科技人才。 而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在人才选拔上有天然优势,可以从庞大的群体里挑出最适合的人才。 现在中国每年培养的理工科博士、硕士数量,已经远超美国本土培养的数量。 可美国一直在吸引全球人次,先是用金钱收入,第二步就是用资源,最后用用国籍卡住人才。 在美国学习,你想要接触前沿技术,不得不加入美国籍,尹志尧在英特尔时,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中国全国总和。 这种“用全球资源养全球人才”的模式,让美国始终站在科技制高点。 而且美国对华人科学家实施“双重标准”,允许他们参与非敏感项目,但核心实验室禁止进入。 表面欢迎人才,实则通过签证审查、背景调查等手段,迫使人才选择“用国籍换资源”。 芯片断供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但人才才是战略核心。 有人短期受制于技术,美国的制裁确实让中国企业压力山大,但长期来看,人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保障。 中国并非没有人才,14亿人口基数下,每年培养出全球最多的理工科毕业生。但问题出在“留不住”和“用不好”。 不过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国,中国人足够优秀,只要环境到位,5-10年就能追上。 但这场战争的胜负手,不在于谁先造出3纳米芯片,而在于谁能让全球顶尖人才心甘情愿地说:“我愿为中国科技而战。” 参考资料:台海网
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这片战场中,日本人却发现了个秘密:美国抱着尖端芯片想跟咱硬刚,中
【1评论】【5点赞】